1951年3月,毛泽东亲自签发了全国前十名革命烈士的荣誉证书。陈毅安名列第九,人们习惯称他为”共和国第九烈士"。
陈毅安出身在湖南湘阴县,自幼家贫但他聪慧过人,族人凑钱供他上学,陈毅安到达省城上学后便认识了毛泽东和陈延年,在和他们的沟通后陈毅安看到了理想和希望,不久在陈延年的介绍下,陈毅安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的一次暑假,陈毅安去拜访了曾经的小学老师邹老师,恰好邹老师的侄女李志强也在,年纪相仿的二人,一见钟情。
邹老师自然欣喜,也主动为他们牵线搭桥,那年的中秋节,在老师和师母的见证下,两人正式订婚。当时正逢国家危亡之际,心怀大志的两人自然是想要先立业,后成家。
虽说两情相悦,双方父母也很满意,但他们二人却屡屡推迟婚姻,没想到一推,就是8年。
李志强深受陈毅安的救国救民投身革命的影响,不久后也坚定的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6年,陈毅安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学员。
虽说当时的军政训练紧张而辛苦,但他依旧会挤出时间给李志强写信,而在湖南省立稻田女子师范学习的李志强也是每封信都会回复,不仅诉说着相思之苦,还坦诚的聊着理想和信念。
1926年3月7号,李志强将收到的书写定位“情字1号”,到1926年的12月28日,就已经标到了“情字26号”

1927年,陈毅安跟随秋收起义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的生活非常艰难,陈毅安也一直为革命忙碌着。
和心爱的人相隔甚远,李志强非常担心陈毅安人身安全,生怕他出现意外战死疆场,但陈毅安对待生死特别坦然,他甚至有革命必有牺牲。
1928年,陈毅安时任红四军一营长,他指挥着不到一个营的兵力打赢了黄洋界保卫战,保卫了井冈山大本营。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之中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说的就是陈毅安的指挥的这场漂亮的胜仗。
1929年1月,陈毅安在部队突围时左腿中单,行动不便,彭德怀不忍陈毅安落入敌人手中,派人用担架数次转移,最终只好先回老家休养。
临行时,彭德怀将自己的枣红色大马送给他,但陈毅安因为伤口恶化严重,中途修养了一段时间,直到3月初才到家。
10月,康复后的陈毅安,在父母的安排下终于和相恋数年的李志强结婚了。
新婚燕尔的他,却依旧担忧着前线的战况。
1930年6月,婚后刚9个月的他,收到了组织的一份信,要求他立刻返回部队跟随彭德怀攻打长沙,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此时的李志强已怀有身孕,可忍着万般不舍,还是松开攥紧的手,将丈夫送上了战场。
可这一走,阴阳两隔。
红军进入长沙后,敌人立刻调集大军反攻,红三军团不得不撤离长沙。
1930年8月7日,陈毅安为了掩护军团政治部的撤离,不幸被机枪扫射,腰部连中数弹,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26岁,遗体由警卫员护送,后埋葬在浏阳县附近的荒山上。
彭德怀和红军将士们按照军仪在他的墓前肃立致敬。
而此时的李志强,一边在家中待产,一边等待着丈夫的来信,可直到他生下儿子,都没有收到陈毅安的一字一语。
1931年3月,李志强收到一封信,信封上时陈毅安的字迹,可打开心却空无一字,信纸空白。
李志强见状,双手颤抖惊慌失措。
原来,陈毅安曾和李志强有一个约定,每次上战场之前,陈毅安都会将一个无字信交给战友,如果牺牲了,战友会将这封无字信寄到他的老家。
1937年9月,始终不愿相信陈毅安就此牺牲的李志强给延安八路军总指挥部写了一封挂号信,后来彭德怀亲笔回信,掐灭了李志强最后的一点希望。
1939年,李志强再次写信希望到延安去,彭德怀非常欢迎,并给她寄来200块钱的路费。后来武汉各界慰问八路军,送给总部800元大洋,彭德怀分文未取,其中一半都送给了陈毅安和李志强的孩子陈晃明。
不仅如此,彭德怀还将陈毅安的一件珍贵遗物,寄给了李志强,是陈毅安和李志强在1927年的一张合影。
陈毅安一直将这张照片放在胸前的口袋里,从未离身。后来牺牲时,献血染在了照片被战友们发现,妥善保存。
那么多年过去了,李志强不仅一直保存着这张照片,还保存着当年陈毅安写给她的信,足足54封。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保护着自己的丈夫寄给自己的54封信,并不容易。
1958年,李志强请彭德怀为陈毅安烈士题词。彭德怀写下了”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的光荣”的题词,寄托了他对陈毅安的哀悼和痛惜。
从陈毅安和李志强的第一次相遇到订婚,只有3个月,为了革命事业,他们苦恋8年才结婚。
从新婚燕尔到生死相隔,也只有短短十个月,李志强为了这份短暂而深刻的爱情,守护了整整53年。
1983年3月,82岁的李志强看着墙上陈毅安年轻笑颜的照片依旧充满眷恋。对自己的儿孙说,自己一生,和陈毅安在一起的时光太过短暂,死后一定要和陈毅安合葬在一起。
而那54封情书,那张沾染着血的旧照旧照,留下了铁和血,也留下了情和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