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12月17日讯(记者李若男)12月16日是“一带一路”国际日,山西中欧(中亚)班列5年多来累计开行630列,开行数量稳步提升,并不断提速、扩线,实现常态化运行,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2017年2月15日,我省首趟中欧班列从中鼎物流园驶出,经满洲里到达俄罗斯列索西比尔斯克。在此之前,山西出口货物只能走海运,或者通过车辆运至重庆、成都、郑州,再中转中欧(中亚)班列。从2017年起,山西中欧(中亚)班列开行数量稳步提升,出口货物从最初的机电产品、陶瓷、钢铁制品等工业制成品,逐渐丰富为太阳能光伏产品、玻璃器皿、核桃,进一步扩展到餐具、食品、家具、医疗用品等,出口货物结构的调整让更多的山西特色产品走出国门。回程班列中,俄罗斯的木材、纸浆,捷克的原木,乌兹别克斯坦的电解铜、棉纱等货物源源不断来到山西,班列回程所载的各国产品为沿线国家企业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

据太原海关统计,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882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2.6%。截至目前,从中鼎物流园发出的中欧(中亚)班列已辐射“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26个城市。太原海关累计监管集装箱22640个,货运量33.4万吨,各类货物453批次。

(责编:candy、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