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徐光启诞辰460周年,也是徐汇区图书馆建馆65周年。经过精心筹建和全力推进,阔别近3年的徐汇区图书馆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回来了。
徐家汇书院得名于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徐光启,建筑上醒目的“徐家汇书院”集自徐光启手迹。书院总建筑面积共1865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三层,近800个阅览座席,是一座集图书、科技、博物、美术、旅游等多元功能高度融合的开放性、复合型图书馆。书院对土山湾博物馆镇馆之宝——土山湾牌楼进行艺术化构建,打造了“光启之门”艺术装置,让人眼前一亮。
徐家汇书院与周边环境相互依存,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时空的拓展。书院北侧毗邻徐家汇天主教堂及教堂广场,呈现了一个开放且可渗透的绿地环境,让书院入口处有了一块室外景观广场,巧于因借,顺其自然,既让建筑嵌入它的城市和文化背景中,又为建筑争取了最有利的景观视野。南侧是中国乃至亚洲最早投入公共服务的徐家汇百年观象台,以及纪念“中西会通第一人”徐光启的光启公园。
顺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可以观赏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西学东渐第一校”徐汇公学,以及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所高校南洋公学。几百米之内,还可以邂逅凝聚中国百年电影发展历史的电影博物馆、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摇篮”的土山湾博物馆、新开放的《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百代小楼,体验徐家汇“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历史文脉。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犹如一本“海派文化的记忆相册”,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展示着徐家汇中西文化交流的别样风情,记述着来到徐家汇书院的非凡意义。
述说历史的同时,书院也不失现代化的“智慧”。徐家汇书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拓展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让阅读服务更智能、更方便。书院还试水虚拟图书馆,读者在手机上就可以进入实景式书架随意浏览在架图书,检索并快速导航图书所在书架,找到心仪的图书。
徐家汇书院的建筑设计师是曾经获得过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国际知名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设计风格简约中透着精妙,强调对徐家汇地域、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又体现了图书馆的个性化和特色。这家事务所在徐汇的另一件重要作品是滨江的文化地标——西岸美术馆。
徐家汇书院希望用“以读者为中心”的办馆理念,打造“市民的第二书房”。让读者在这里就像在家里读书一般,可以尽情地在这个温馨的大书房获得精神享受和愉悦,收到诗和远方兼备的阅读体验。
链接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以刊藏典籍、教化育人、研究传播为主要职责的文化教育机构,在文脉传承、教育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书院与图书馆在藏书、社会教化、教育等社会价值方面是天然“近亲”,其求真务实、兼收并蓄的精神与徐汇区海纳百川的海派精神异曲同工。取名“徐家汇书院”凸显了这座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图书馆,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表达对区域文化积淀、文脉传承的敬畏,期望海派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焕发出生机。
记者:张文菁
图片由徐汇文旅提供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