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饱和度检测受很多环境因素影响,如果低于标准,可以走动一下,如果血氧又上去了,说明是呼吸不够。
·如果感觉血氧仪测不准,可以换个手指的位置,取最高一次的那个值,就是最真实的。
北美华医联盟线上新冠科普讲座。直播截图
“2020年12月,是美国疫情最艰苦的时候。”美国呼吸重症科医生张彦红还记得,那时候还没有疫苗和药物,好多年轻人需要住院,双腔通气高流量吸氧,“我们尽量能不插管就不插管,因为从临床上看,插管的病人恶化和死亡更快。而且在ICU(重症监护室)观察,好多病人在阿尔法、贝塔毒株时期形成肺纤维化,经过漫长的两三个月,吸氧才逐渐撤掉。”
张彦红发现,此后随着疫苗接种越来越多,更多是没打疫苗的人被感染入院,到了去年12月,奥密克戎出现后逐渐占据主导,最高峰时美国每天上百万人感染,但住院的并不多。“后来就发现,好多打了疫苗的人,检测是阳性,但并没有像早期毒株一样侵入肺部,而只是上呼吸道感染。”他说,如今美国的现状是,医院里偶尔有一两个重症病人,本身有癌症或免疫缺陷,还会引起肺炎,“但现在都很少。”
美国儿科医生石应珊在去年12月也感受到了儿科门诊高峰,一直持续了两三个月才好转,“当时病人像潮水一样划过来,我们天天(防护服)换了脱脱了换,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她了解到,目前国内儿科医生资源也特别紧张,有的地方医护人员以30%~50%的速度感染。她建议家长尽量使用妇幼保健院的网络诊疗咨询,减少去医院增加感染风险。
多位北美华人医生表示,目前美国流感患者多于新冠患者,对新冠的重视程度也已低于流感。北美华医联盟主席、血管科医生高磊预测,明年五六月份,世界卫生组织(WHO)就会宣布新冠大流行结束。针对如何控制院内感染,他建议,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要具备快速的核酸检测能力。“在美国,我们一般都是在两小时之内一定要出三个病毒的报告:流感、新冠、RSV(呼吸道合胞病毒),这样的话可以减少医院内的交叉感染,避免医护被感染到,引起医院的减员。”
北京时间12月18日,北美华医联盟举办一场线上新冠科普讲座,7位华人医生及药师面向国内听众答疑解惑,分享在美国医院抗疫三年的经验。在讲座中,他们给出了许多实用建议,包括轻重症的居家健康监测和用药,儿童护理的注意事项,不同年龄段的心理调节等。澎湃科技将讲座中的问答要点整理如下。
居家如何重症监测
曾广斌(速诊部全科医生):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风险水平。如果年龄大风险水平就很高了,第二个,如果有基础病,如糖尿病、肺病、心衰等,风险因素进一步增加。第三个,临床表现上,如果只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像流感、感冒一样,就是轻症,只有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才是中重症。怎么判断?你有没有呼吸困难,是不是走两步就喘气,说话上气不接下气,这是比较重要的,要对自己的病情轻重有一个初步的分析。
假如能够用家用血氧仪测血氧就最好了。不过要注意,夹在手指上测血氧,受很多环境因素影响,大家千万不要单看这一个指标。我经常接到有人给我打电话,血氧只有88了,很害怕,要叫救护车,我说你再动一下,走两步,血氧又上去了,说明是呼吸不够。有的人因为害怕发烧,呼吸都是浅呼吸,这个血氧就不准。假如是真正的缺氧,越走动血氧降得越低。大家要注意检测自己的病情,假如病情加重,是要去医院的。
张彦红(呼吸重症科医生):国内每个家庭备个血氧仪是最方便的。如果感觉测不准,可以换个手指的位置,取最高一次的那个值,就是最真实的。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4%,要注意观察,越来越低的话肯定要去医院吸氧。住院的话常规是小流量吸氧,如果不够就高流量吸氧,再不行就用无创通气,国内叫双腔通气,大面罩罩到脸上。
曾广斌医生分享ppt。直播截图
王涛(普内科医生):美国建议新冠患者住院的标准是,血氧饱和度低于94%,呼吸频率每分钟大于30,这个病人就等于出现非常明显的呼吸窘迫的状况,赶快来急诊,拍一张胸片,如果内部浸润(肺渗出)超过50%的话,是一定要收治住院的。
曾广斌:在家里就是一般的支持治疗。我总是跟病人强调三点,第一个是休息,不要认为现在(感觉)不错,就要做事了,千万不要,你就是要休息,因为这个时间正在跟病毒搏斗,你的抵抗力和休息好坏非常有关系。第二个,一定要补充水分,补充足够的营养。跟病毒搏斗的过程中,需要的抗体全是蛋白,假如营养不够的话是不行的,所以你要强迫自己吃好喝好。除此之外,要做呼吸锻炼,就是深呼吸,因为它影响肺部。另外一个,居家一定要注意隔离和通风,要戴好口罩,不要影响到其他人。
王涛:呼吸锻炼,可以想象为让肺就像大的蜂箱一样拉开伸直。有时候我会教病人腹腔运动,手要伸展开,让胸廓都拉开。还有家里不要喷那么多消毒液,因为对呼吸道有刺激,可能引发咳嗽。不用搞太多花哨,想一想你以前怎么对付感冒,这一次还会有效的。
儿童新冠患者何时送医
石应珊(儿科、新生儿科医生):奥密克戎现在发病真的很轻,家长不要惊慌。根据美国今年6月的报道,奥密克戎患病率,儿童是成人的18.2%,再患病率是0.2%~0.5%,住院率目前是48/100000,儿童死亡率非常低,百万分之一。家长要盯住孩子,三个月内的小宝宝最好是测肛温,其他大一点的孩子一般腋温比较准确。发热(40摄氏度以下)其实有潜在益处。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高热会使脑损伤风险增加,所以不要惊慌。
石应珊医生分享ppt。直播截图
孩子一般都是活蹦乱跳,盯着你有眉有眼的没问题,不动不吃就有问题,特别是烦躁不安的,就是在挣扎了,一定要小心,可能后续变成嗜睡醒不过来了。高热方面,39度到40度可以在家里想办法退热,如果到40度不退热,要求医,40度到40.5度,这时就奔急诊室了,而且还取决于年龄身高和疾病。
再一个紧急情况。如果孩子表现呼吸急促,不喜欢玩了,我们一般把衣服一拉上来,看胸部幅度,在抽动了,这种就有问题。有的孩子耐受很好,倒下来的时候就是重病的时候,他已经呼吸困难了还在那玩。呼吸率非常重要,可以拿个表数数,小宝宝每分钟可以到60,到了70、80就有问题了,婴幼儿一般每分钟20~30,到了40、50就有问题了。
晚上还有可能加重,睡不着,连着咳嗽、呕吐、腹泻,就得送医院。家里能看到的最重要的信号就是尿量少了,十个小时没有尿,就该到医院去了。还有皮肤、嘴唇苍白、灰白,也是重症信号。这三年来,神经系统症状看到的比较少。
家长千万别给孩子用感冒颗粒、柴胡颗粒、小儿氨酚、连花清瘟等中成药,还有什么蒸熏、醋熏、放血、刮痧、输液的,千万别用,轻重症的孩子只要在家休息,退热处理就给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注意不要一起给。中国人好多都喜欢输液,说句实话,(和吃药)退烧一样的,要是能吃能喝就不需要输液。
物理降温可以让孩子舒服一点,比如:穿宽松衣服,不要穿太多,不要捂着;房间通风,温度不能太热,保持在24摄氏度或者以下;勤喝水或流质食物,水温不要太烫,比体温低一点,也可以帮助降温;还有温水洗澡、温水擦浴。不推荐冰水或酒精擦浴退热,不推荐糖皮质激素退热,不要用阿司匹林退热,因为可能和Reye综合征有关。
哪些患者适用Paxlovid
陆芸(临床药师,药学博士):用药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对症用药,有一句古话叫“是药三分毒”,如果没有临床数据证明药物确实起作用的话,可能不会带来好处反而带来伤害。
辉瑞新冠药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有明确的临床数据,美国FDA授权紧急使用。它的适应症,首先是轻中度确诊病人,年龄在12岁以上,体重大概40公斤以上,而且有重症发展风险,满足这三个条件,这个药是有效的。美国药物非常紧缺时,先划定在75岁以上患者使用,后来降到65岁以上,现在是50岁以上。高风险人群包括,有慢性肾脏疾病,在做透析,或有严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肺病,或者做了放化疗的肿瘤病人。在出现新冠发病症状的五天内,连续用五天的疗程(一天两次,早晚各三粒),临床数据显示可以减少89%左右的重症死亡率。五天过了之后就没多大意义了。
它的毒副作用是可能造成肝脏问题。这个治疗组合里的利托那韦片,把肝药酶给阻断了。所有药物都通过肝脏代谢,代谢有不同渠道,相当于有高速公路和低速公路。利托那韦把高速公路堵住了,让奈玛特韦的血药浓度升高,阻断病毒的复制酶,达到抗病毒作用。利托那韦是非特异性的阻断,可能和很多通过肝脏代谢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绝大多数人对Paxlovid耐受还不错,常见的副作用是味觉改变,腹泻,血压升高,肌肉疼痛。如果患者对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全、怀孕,或者在使用避孕药等各种药物,要找医生或药师咨询用药。
比如正在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的心脏病患者,比较好的方法是把降脂药暂停,完成Paxlovid 5天疗程之后再重新吃药。房颤病人使用的抗凝药物、肾脏移植病人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精神科药物等,这些药物相互作用比较复杂,我们医院有个手册有12页A4纸,还不那么全。一定要在相关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
退烧药用布洛芬还是泰诺
陆芸:泰诺通过肝脏代谢,如果肝脏不好,尽量用布洛芬。布洛芬对肾脏有一些毒副作用,如果肾脏不好,或者消化系统溃疡的话,也建议用泰诺,避免用布洛芬。使用布洛芬时,注意尽量和食物一起服用,减少它的副作用。
布洛芬成人每日最大剂量是3200毫克,单次最大剂量80毫克,每天可以用3~4次。泰诺成人最大剂量,一天不要超过4000毫克,儿童最大剂量是7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最多5次。
布洛芬和泰诺不建议同时使用,但是可以交替使用,对减少肝肾损伤可能会有点帮助。比方说,一般吃饭时可以用布洛芬,减少对胃肠道的伤害,如果空腹时候烧起来,用泰诺比较好,睡觉前可以用布洛芬,它的药效持续时间会长一点,这个时候可以吃点东西和药一起服用。
过期的药物,不仅药物效果会降低,可能有害的杂质会增高,过期的药物应该马上扔掉。
儿童和基础病患者如何打疫苗
石应珊:近几个月,美国6个月到5岁的孩子开始打疫苗,11月开始,美国FDA和CDC发出推荐指南,6个月以下的孩子也建议打疫苗。我们医院现在对6个月到5岁的孩子,人人都建议打疫苗,确实疫苗可以预防小年龄孩子重症风险,现在打了疫苗的孩子没有一例回头来找我的。我自己的孙女已经打了两针,如果国内疫苗可以给6个月到5岁的孩子打,希望国内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打疫苗。
陆芸:老人如果有基础疾病或者免疫抑制,要不要打疫苗,美国这里是需要打的,而且对于这样的老人,要多打一针。普通人打两针疫苗就完成了接种,对这样的老人,美国的标准是要打三针。
曾广斌:疫苗是主动预防,比任何其他措施都重要,有机会的话,疫苗一定要打全,过了6个月就没效了。
新冠疫情中的心理调节
徐明(精神科医生):焦虑是我们正常情绪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有焦虑,包括新冠开始的时候,有这种焦虑是正常的,因为我们对新冠病毒都不了解。当然过度焦虑就会引起失眠、抑郁等症状,需要用科普来教育大家正确认识病毒。
青少年是一个寻求自我和社会认同的阶段,也是大脑对外界的反应最敏感的年龄,新冠导致的隔离和线上教育容易引起焦虑。对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是尽量保持和线下教育一样的生活和学习规律,定时起床,遵守上学时间,规律饮食。这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律性、耐心、适应性。另外,尽量保持和线下教育一样的同伴关系,开展线上运动、游戏、比赛,共同做项目,避免一个人玩游戏。这也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社交和技能。
中壮年是一个成家立业的阶段,焦虑压力的来源有事业、培养下一代、照顾上一代。遇到的难题有如何辅导孩子、担心传染父母或者不能很好地照顾他们,需要和工作单位建立通畅有效的联系,做好孩子的模范,和父母沟通好。
老年人是最高危人群。青少年和中壮年可以帮助我们的父辈,在线上搞搞广场舞、打麻将。老年人很喜欢带下一代孙辈,可以思考怎样用新的方法和他们交流,减少老人的孤独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医疗系统,老人不太会使用电子系统,需要年轻人帮忙协调。我们会给老年人开3到6个月的药物,减少他来诊所的时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