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消息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参与本次试点的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等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及上海自贸区的242个营业网点。
业内表示,此举不仅能够简化结算账户开立流程,为外贸客户带来实在的便利,提升企业跨境贸易结算的效率。同时,通过深化金融改革,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助于提升自贸区对全球的吸引力。“预计很快将成为银行相关账户业务的标配。”
试点进入全面落地阶段
具体来看,发文指出,此次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具有以下六大相关特征:
一是以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体系为基础,构建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
二是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业务基本规则为基础,统一本外币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变更、年检、撤销等全生命周期账户管理规则;
三是支持本外币账户多币种结算;
四是建立健全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本外币银行结算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五是加强对本外币银行结算账户的监管和监测,实施银行结算账户协同监管;
六是适当实行“资金管理”与“账户管理”分离,不附加相关资金试点政策。
据悉,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自2021年7月起,我国首批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便落地广州、深圳、福州和杭州,彼时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机构率先在部分地区启动首批试点。此后,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便有序进行稳步推进。
今年12月12日,工商银行宣布,将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范围扩大至河北、山东、四川、重庆、宁波等十六家分行下辖部分地区具备相关业务开办资格的网点。
同日,农业银行也表示,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陆续扩大,农业银行北京、上海、深圳、山东、宁波、雄安等分行积极参与该业务的试点,在区域内进一步扩大试点规模。
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部署扩大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范围,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积极响应,将试点机构从首批的杭州地区12个网点扩大至杭州、温州、台州、金华、义乌、舟山6个地区38个试点网点。随后,建设银行陆续在山东、海南、北京等地开展试点工作。
中国银行也于近日陆续在广东、浙江、河北、山东、四川、重庆、陕西、广西、北京、上海等10个省区市的700余家营业机构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工作。
此外,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宁波银行等也启动了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
“目前试点已经进入全面落地的阶段。”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当前,主要的银行已经大面积落地推广,预计很快将成为银行相关账户业务的标配。“同时,各家银行也应借此积极推广,获得客户认可”。
提高跨境贸易结算效率
在业内人士看来,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能对跨境贸易结算发展带来极大的助益。
于百程表示,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支持本外币账户多币种结算,能够简化银行结算账户开立流程,提升本外币银行结算业务便利性,给银行客户特别是外贸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不仅节约企业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也能够提高企业跨境贸易结算的效率。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组研究员周茂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后,通过深化金融改革,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能够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有助于提升自贸区对全球的吸引力。
据悉,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发文中提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也是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认真践行“两个维护”,从人民银行履职实际出发,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体现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勇挑政治重任的决心与担当。
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在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下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不忘“支付为民”初心,牢记职责使命,主动作为、奋力开拓,在推动上海金融改革开放过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晔林认为,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银行仍需在多方面下功夫:一是继续着力提升业务的便捷度,增强本外币合一结算业务的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数字化水平,继续推出在跨境金融其他领域的配套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二是依托现代化数据工具,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更加成熟、更高质量的账户智能风控管理工具,全方位覆盖实时反欺诈、智能反洗钱和全面账户风险管理等领域,保障账户所有人权益。
记者 | 马嘉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