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激素探索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不同亚组之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化生性乳腺癌 (MBC) 是乳腺癌中一种罕见的组织学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的不到1%[1]。其具有原发肿瘤直径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低、雌激素受体 (ER) 和孕激素受体 (PR) 阳性率较低、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和预后较差的特点[2]。与浸润性导管癌 (IDC) 相比,MBC的肿瘤较大、淋巴结受累少、分期晚。目前认为MBC治疗原则与ICD相同,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3]。

根据ER、PR阳性或阴性表达结果,可将乳腺癌分为单激素受体阳性 ( ER+/PR-和ER-/PR+) 、双激素受体阳性 (ER+/PR+) 和双激素受体阴性 (ER-/PR-) 三种不同类型。基于MBC的罕见性,学术界对单激素受体阳性MBC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尚不清楚。

单激素受体阳性化生性乳腺癌罕见

研究进展较少

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包括ER+/PR-或ER-/PR+乳腺癌,据国外文献报道ER+/PR-乳腺癌的发病率为15%-25%,国内有报道为6.3%。临床上ER+/PR-乳腺癌多见于年长、绝经后妇女,与ER+/PR+乳腺癌相比,虽然同为ER阳性,但恶性程度提高,其淋巴结转移个数多、肿瘤组织学分级高,HER-2呈高表达,而雌激素调节蛋白则呈现低表达[4]。在临床上,ER-/PR+乳腺癌并也不常见,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4%,往往发生于年轻患者,组织学分级高,HER-2阳性率高,对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的反应性,但与ER+/PR+乳腺癌相比有更强的侵袭性和更差的预后,生物学行为更类似于ER-/PR-乳腺癌[5]。

另一方面,MBC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由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肿瘤组成,呈现不同的形态,其生物学特性与一般性乳腺癌也不尽相同[3]。ER、PR阳性在MBC中少见,某些受体阳性的病例也多是因为病灶混有IDC的成份,以往文献报道 ER或PR阳性率约占0~17%,三阴性约占77%~96%[6]。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化生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生存率较低,且由于化生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极低,很难进行针对性的Ⅲ期临床研究,并且还未有研究探索单激素受体阳性MBC的预后 [2]。

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预后

与三阴性乳腺癌、ER+/PR+乳腺癌相似

一项研究[1]为了探索单激素受体阳性MBC的疾病特点和预后,利用全人群数据库,将单激素受体阳性、双激素受体阳性和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进行了比较,确定了单激素受体阳性肿瘤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该研究从SEER数据库中,纳入了1975年至2016年的所有病理确诊的MBC患者,收集了18个基于人群的癌症登记处的癌症发病率、人口统计数据、临床病理数据和生存数据。主要终点为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 (BCSS) ,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 (OS) 。

在SEER登记的4672例MBC患者中,最终的研究样本包括3369例患者。在该研究中,280例 (8.3%) 患者为双激素受体阳性肿瘤,2597例 (77.1%) 患者为双激素受体阴性肿瘤,492例 (14.6%) 患者为单激素受体阳性肿瘤,其中包括159例 (4.7%) ER-/PR+患者和333例 (9.9%) ER+/PR-患者。总体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 (范围20-89岁) 。多数患者为白人女性 (n=2565, 76.1%) ,多数患者肿瘤分化较差 (n=2274, 67.5%) 。在有肿瘤大小信息的患者中,46.0%为T2期。3199 (95.0%) 例患者为Ⅰ-Ⅲ期,170 (5.0%) 例患者为Ⅳ期。2450例 (72.7%) 、576例 (17.1%) 、131例 (3.9%) 和75例 (2.2%) 患者分别为N0期、N1期、N2期和N3期。研究共记录了1194例患者死亡,包括791例乳腺癌相关死亡。

在四类乳腺癌亚型中,与ER-/PR-乳腺癌相比,ER+/PR-乳腺癌在种族、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和化疗上无明显差异,但ER+/PR-乳腺癌受累较多。与ER+/PR+乳腺癌相比,ER+/PR-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与ER-/PR-乳腺癌相比,ER-/PR+乳腺癌在更多的黑人女性中发现,肿瘤分级较高,化疗次数较多。四类乳腺癌亚型的详细临床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四类乳腺癌亚型的详细临床特征

该研究分析了与BCSS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发现HR状态不是与更好的BCSS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IV期患者比I-III期患者预后更差,患者不能从化疗和放疗中获益,接受乳房切除术的患者预后比接受乳房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差。多变量分析显示,在HER-2未过表达的患者中,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BCSS和OS与ER-/PR-和ER+/PR+患者的BCSS和OS无显著差异;在HER-2过表达患者中,差异也不显著。

图1. 不同亚型患者的OS和BCSS

总结

HR状态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因子和预测指标,通常而言,HR阳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反应较好,整体预后要优于HR阴性乳腺癌[7]。乳腺癌中存在着两个重要的激素受体即ER和PR,病理检测结果虽以双激素受体阳性最多见,但单激素受体阳性也占据一定比例。研究显示,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预后与ER-/PR-、ER+/ PR+乳腺癌患者相似。

深入了解HR阳性乳腺癌不同亚组之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可能有助于预测该类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敏感性,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关于HR阳性乳腺癌各亚组之间预后和生存的差异仍需今后开展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并通过多因素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一步验证。

MCC号KIS22121175有效期2023-12-15,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参考文献:

[1] Mao J, Hu J, Zhang Y, et al. Single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Metaplastic Breast Cancer: Similar Outcome as Triple-Negative Subtype.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1;12:628939.

[2] 张煜,王墨培.化生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9,17(19):2237-2238+2263.

[3] 周平,林冰,李岩岩,刘剑.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5):1152-1156.

[4] 谢文秀,曹悦鞍,彭朝胜,夏菁,张文洛,杨璐.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3):142-144.

[5] 孙亚冬,李连方,刘山青,李永,张崇建,毛启新,申衍,崔树德.ER(-)/PR(+)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7,11(06):343-348.

[6] 穆馥婷,李斌,秦优优,杨学伟.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现状[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12):1958-1961.

[7] 严俐,江秀芳,安宏建.免疫组化单激素受体阳性和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34):30-33.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