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来天前,专家介绍说,新冠病毒感染者绝大多数无症状,不需就医。广州这波疫情中,收治了16万多例的感染者中,诊断重型以上的仅仅是4例。大家也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以为不小心中招也是件轻松的事,不会有什么大碍。现在要是你还持有这个想法,可能有点要紧了。
相信大家看到过相关报道,北方的重症率明显高于南方,并且大家经过亲身感受或者有目共睹,看见我们大部份人感染后其实都是有症状的。
近日,专家王广发教授最新发声,北京流行的BF.7毒株,绝大部分人感染后都会有症状,目前还将迎来一波重症高峰!
同时,他还警告说,“这次新冠疫情的感染高峰不是一般的高,是疫情海啸!”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吓唬大家。
据资料,王广发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副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一个战斗在一线的医生,掌握第一手资料,相信他的说法值得大家参考。
王广发提醒,奥密克戎在南方和北方的感染后产生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北方的重症率较高。
“在过去的一周我们都已经感受到了”,疫情的来势真的是海啸一般,接下来一两周内会迎来重症高峰,因此各医疗机构应该早做准备。
这轮疫情中最先冲击到的城市里,北京就是其中一个,但是这次疫情的重症高峰期还没到来,我们的医疗资源已经比较紧张了,再加上医护人员的感染也很多,过去的一周时间里,我们看到各个医院都挺艰难。
同时,新冠病毒的特点不是一感染上来就是重症,通常是在感染5至7天后出现重症,所以重症的高峰会比感染高峰晚。另外,感染新冠后引发的基础疾病的加重,也有个时间过程。综合分析,未来一到两周将会迎来重症的高峰。
而在重症护理病房方面,也传出了不利消息,按道理,重症护理病房的压力通常是比常规科室更大,更需要人手,可是,据某三级医院相关护士介绍,因为感染者的增加,科室的在岗人数每天都在变,12月8日之前,科室的20多个护士里,发热的同事还不超过两个,了一个星期后,目前只剩3个还没发热而已了。并且,多家医院减员超过六成。
随着医护人员的减员,其实我们的医疗在硬件上也不够充足。举个很显浅的例子,我国每10万人里拥有的重症床位不足10张,而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是30张。
根据复旦大学的几位专家发表的论文《我国医院卫生资源短期配置情况预测》,2021年,我国每10万人综合重症床位数为4.37张,各省、区、市每10万人综合重症床位数均没有超过10张,总体来说,医护人员及呼吸机、ECMO设备均比较匮乏。
在美国的疫情感染高峰时,都出现过医疗资源挤兑的事情,因此可以预料,随着放开的力度不断加大,可以预见我们迟到会同样面临着这个难题。
虽然专家说大多数奥密克戎感染者都不是重症,医疗机构也可以对病人进行分级,低风险病人不用占据重症床位,但14亿人口基数就摆在那里,对于高风险的老弱病人,即使是轻症或普通型的也是要收入住院的。
12月19日,在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发言人也介绍说,随着该市疫情快速发展,发烧感染者数量持续高位增加,对全市药品供应和保障、医疗救治资源带来的压力持续加大。
12月17日,专家吴尊友作主题发言时提到,今冬这次国内新冠疫情的感染率或在10%至30%。根据他个人判断,病死率在0.09%-0.16%。这是国内专家针对新冠病毒变种奥密克戎,可能造成的损员人数作出公开评估,只要乘以14亿这个庞大的基数,就可以得出一个百万级别的损员数量。
疫情三年,或许都在急着搞核酸了,至于重症病房三年来的增加速度,相对于核酸检测来说应该是可以忽略的。这次的放开,确实考验了我们的卫生系统。美国的卫生系统在挤对崩溃时,我们就应该想到如何会面对这样的状况。
同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人类不是新冠病毒的唯一宿主,很多动物也是这个病毒的宿主。新冠病毒在动物身上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呢?目前我们并不是清楚,也许在动物身上越变越轻,但在某个时间点上又回传到人类宿主,在人类身上表现就不一定也轻了。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禽流感,禽流感在水禽动物中几乎没有症状,但是一旦传到人类身上,H5N1能够导致五六成的病死率。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新冠病毒一定会朝着越变越弱的方向发展,它的变异方向在人类宿主身上有可能是这样,也有可能不是这样,在动物界的演变规律更是捉摸不清。
通过王广发教授的分析,我们对这个新冠肺炎既要重视又不能太过在乎,当务之急,还是确保重症能入院治疗,轻症有药吃,希望大家都能渡过这个难关。作为老百姓更要慎重对待这个第一波疫情,加强自我防护,科学对待,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有了健康才有一切!坦然面对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