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医者不仁,不如无医。救死扶伤,可是医者的“太上德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在字形上究竟有什么深长意味?就“医”字本身来说,古已有之,从匚从矢,表示收藏箭只的容器,比如篓筐等。容器怎么会变身“治病的人”?有一种说法,其中的矢,是疾的省略,表示匡约、控制疾病。这样一说,“匠”等带“匚”的字就无法解释了,把斧头收起来不让用,还做什么“匠人”?如果这个“匚”并非娄筐之形,而是拔箭用的丁钩器具,倒是说通了“医”的本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溯字形变迁的过程,原来与“医”字合并的繁体“醫”字,才真正携带并传递了治病的信息。从“殹”,有的理解为治病时发出的扣击声,有的解释为病人发出的呻吟声,还有的则认为是手持器械把箭从人体上拔出来医治伤痛。组装型的合体字往往都会出现这类多重会意的情况,也无妨“望文生义”。至于有人将“醫”理解为喝酒抗瘟疫的“中国智慧”,也许是贪杯者的借口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仍然是找到原型字。石鼓文显示,左边的“医”,显示的是一个身中箭伤的人。所以,可以确认“殹”就是用器械把箭从人体上拔出来。如何缓解拔箭手术带来的痛苦?箭伤造成的伤口感染又如何处理?这就体现了”酉”也就是酒的作用。“醫”似乎反映了这一治疗方式。延续至今,外科手术一般都要用酒精来消毒治疗;兴许经常与酒精打交道,据说不少外科医生酒量好生了得。这算不算“医”的一个有趣基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醫”有关的,还有一个异体字,就是“毉”。下面的“巫”反映了“巫”与医的同源。旧时,巫师不仅“跳大神”、念符咒,还兼带治病。“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侧身“百工”之列,“巫医”地位还不低呢。但随着科学的昌明,“巫”从医的行列里消失,也是势所必然。

“医”具有抗击、抵御、控制、驱除、治理的义涵,是生命的守护者。“上医医国,其次医人。”大相如医,大丈夫自然也不失医者之风。大医精诚,担当、呵护、仁爱、谦和、清正、专业,以至于“懂你”,不正是“医”的熠熠风采吗?(沙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