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说:我吃肉,必须九鼎!

吃饭在青铜时代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对于此等大事,最有发言权的应是生活家周王。“择其柔嘉,选其馨香,洁其酒醴,品其百笾……以示容合好”,优选食材、搭配配菜,还得使用精美的器具加以摆设,依据礼仪摆设,步步都妥帖,才算得上是一顿称心的饭。

这是人类吃肉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文明,熊熊的火光照亮了一帮馋鬼们,青铜食器以良好的性能,容纳了肉酱、肉汁,风味小食,把人们茹毛饮血的新石器时代拉了出来。

老子云,治国如烹小鲜,饮食风尚和大国风度交织在一起,在饭桌上,贵族们聊天、社交,借此玩一把权利的游戏。

感谢这个无肉不欢的青铜时代

好吃的青铜食器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还是饭于土簋,饮于土杯,到了商周时期,便一跃进入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时代,大多食器以青铜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工开物》制鼎插图

所谓青铜,是用纯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最常见的是铜与锡、铜与铅的合金颜色呈青灰色,因而得名。中国文献称商周时代的青铜为“吉金”,意思就是精纯美好的青铜。

青铜时代的饭局,是一场筵席,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词汇,融合了美食、盛器、礼仪,长辈与晚辈,国君与贵族,杯盘交叠,觥筹交错。

要完成一套饮食礼数,至少需同时食用以下青铜食器:

dǐ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刖人守门方鼎

青铜时代最主要的食器,相当于锅,腹空而深,足部也留有放置炭火的空间,适用于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镂空龙纹俎

肉几,类似于砧板,和鼎是搭配着使用的,古代并非人人都有肉吃,能吃肉的都是贵族,一般贵族吃肉的流程,是将肉从鼎中取出来,放在俎上,切成肉片后蘸酱食用。

dò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蟠虺纹盖豆

豆是一种有底座的器皿,相当于盘子,用来盛放颗粒状物,酱料或者羹汤类。

fǔ guǐ

簠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当于碗,用来盛放黍稷等主食。簠簋的区别是,簋的器身偏圆,簠的器身为方,此外两者都有盖子。

ju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这酒杯看着眼熟吧

饮酒的器皿,下面有三条长腿,可升火温酒。这个形状的器具在电视剧里也比较常见。

后期的青铜食器,逐渐离鬼神越来越远,人们还用错金银、错红铜、镶嵌、透雕、刻划等手法装饰青铜食具、酒具,仿佛亦是点染他们自己的生活。食器越是繁华,人间兴味也逐渐扑面而来。

吃肉的欲望

吃肉的欲望,推动着西周人的饮食文明。春秋战国时期,畜牧业的发达为统治者们带来了终极享受,于是,肉食者就成了贵族的同义词。在一个农业社会里,贵族们不但吃肉,还能变着法地吃肉。

青铜时代,肉能怎么吃?

架 起 来 吃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周人用温鼎煮肉吃。温鼎下面是个可以放炭火的炉子,上面连接着一个鼎。下面加热,上面煮肉,就像今天吃的火锅。

大多青铜食器一律有高腿,人们席地而坐,和食物的视线角度平行,高高的食器,让每一片肉都变得“有高度”,在氤氲上升的时候,肉也变得活色生香。之后,桌、案的问世改变了人们吃饭的姿势,食物也再也无需被高高架起来了。

蘸 酱 吃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鼎中所煮的肉大多是白肉,所以是一定要蘸酱的。

上流社会流行肉酱和用来提酸的梅子。以前有专人掌管宫廷肉酱的制作,酱料分为有骨、无骨,无骨的肉酱叫“醢”,而有骨的肉酱则称为“臡”。

肉酱的制作较复杂,必先“膊干其肉,莝乃后之,杂以粱曲及盐,渍以美酒,涂置瓶中。百日则成矣”,除较普遍的牛羊猪之外,野味、水产品也可以做成酱料。

盖 浇 着 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肉所盛的肉酱浇在米饭上,《礼记·玉藻》提到:“飨谓用饮浇饭于器中也”,这一吃法类似于盖浇饭。

(盖浇饭:诶?)

烤 着 吃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记》上有不少牛羊肉的菜谱,让人看了心痒。孔子说,“肉不方不食”,好,记得把肉切得方方正正,去内脏,放沸水里煮到肉酥软,填红枣和香甜的果实,抹蜂蜜和香料,放到炉子里考,烤到焦香,再切成条状装盘。泛着油光的肉,蘸酱一点,就是食肉的最高体验。

吃肉的仪式感

食物的仪式感,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成为了礼最外在的表现形式。贵族们用青铜食器“以蒸以尝”,“以食以烹”,上演了一出出权利的游戏。

首先是食器数量,根据《左转》、《公羊传》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

天子牛肉、羊肉、猪肉三肉俱全,人生圆满,卿大吃羊肉和猪肉,三鼎就只剩猪肉。

而在陈设上,带骨的菜肴必须放在左边,纯肉放在右边,细切和烧烤的肉稍远,醋和酱放稍近,酒和羹汤放在同一右方。干肉、牛脯,弯曲的在左,直的在右,甚至连夏季和冬季的摆放规则也有差异。

还有一些用餐提示:

√ 不能大口喝汤

√ 不要把咬过的鱼肉放回盘中

√ 进食中不要发出声响

√ 不要把调味用的肉酱当菜吃

此外,和长者吃饭,和国君吃饭,要讲究的礼仪也各有不同,有一些礼仪到今天的饭桌上依然适用,想吃远处的东西,必须先由近处的开始,避贪多之嫌。

你妈曾在饭桌上字字句句教你的道理,都是商周时期,老祖宗们日日重复的智慧。

时代越往后,青铜食器的身影也越来越淡薄,直到西汉时期,为青铜食器划上了一个硕大的休止符,而古时留存的餐桌礼仪,和神明、祖先在一起吃饭的文化逐渐留存到今日。

可惜的是,每个成年人都会离家里那张仪式感的饭桌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