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烂尾楼的标配是鱼塘,那么交付后小区的标配则是干涸的水塘。

交付时的朦胧优美的山水画卷,交付后变成了尴尬的摆设,每逢下雨还有安全隐患。

水景维护该谁负责?二次收费合不合理?今天血拼姐就和大家聊聊关于小区水景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着傍水而居的生活。

正所谓“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这几年来,开发商们逐渐把小区园林中的水景作为一大卖点。

从早期欧式风格的景观水池、中央喷泉,到新中式风格流行起来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甚至高端小区内还配有露天泳池。

虽然交房时风景如画,但随着日积月累,许多小区的水景变成了“累赘”。

不仅没有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变成了臭水潭影响人们的生活,更有些水潭成了业主们的“夺命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某小区泳池漏电导致三人电伤。”

“8岁男童小区景观池旁触电身亡。”

“三儿童小区喷泉池旁触电身亡。”

小区内水景导致儿童死亡的案例屡次发生。溺水、触电、失足坠落,本应该是装点小区的水景却变成了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部分小区为了美观会在水景内置入地灯照明,但是随着时间的损耗会有漏电的风险

小区内的喷泉也是危险频发区域,首先是水柱喷发时强大的冲击力会对人体造成冲击,轻则脏器受损,重则有生命危险。

其次喷泉水一般是通过潜水泵高压输送,高压泵的电线一般是埋在地下,如果有工程不规范,或者是年久失修会导致漏电事故。

除了有漏电风险,小区内无人打理的积水还会滋生细菌和蚊虫,污水堆积还会引发恶臭。每逢夏季都是事故的高发期,小孩们喜欢在水边嬉戏,如果身上有创口还会引发感染。

有的积水,有的抽干,某些小区打造的瀑布景观干涸后,变成了儿童们爬高上梯的“游乐场”。偶尔下雨后长上青苔会变得非常危险,滑倒摔伤屡见不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多的安全隐患的水景,能否积极维护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水景的养护成本。

目前小区水景的水源分为三大类:原生态改造的自然水景或引水入园的自然水源,灌入的自来水,经过处理的中水。

据春城晚报资料显示,记者曾采访滇池卫城小区,物业表示如果小区水景全用自来水维护,每年水电费就需要80万元,如果用中水也需要40万元/年。

目前市面上水景维护成本普遍较高,如因设计上存在缺陷,无法循环用水,还会提升维护成本。

可见一味追求美观,没有考虑后续维护的水景难以长久。

那么,业主们想要维护水景,被物业告知需要额外收费,这合理吗?

许多业主们对物业费到底包含哪些服务并不清楚。水景维护是否要额外缴费?到底属不属于物业服务范围?

据《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显示,物业服务费用属于包干制,物业服务包括“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物业管理区域绿化养护费用、物业管理区域清洁卫生费用等”。

由此可见,水景园林的保养运行不能额外收费,包含在物业管理费中。如遇大修,则需动用维修资金。

对于部分老小区,没有维修基金、物业费低廉,维护水景更是难上加难。血拼姐咨询了相关物业工作人员,因为水景属于小区公共部分,如果需大型维修,资金应该由全体业主分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水景的维护管理并没有官方的规定,水景的后续维护管理相对散漫。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物业需要维护水景和清洁卫生。但是一个月换一次水,还是一年换一次水,甚至摆烂不换水,都没有相关的规定可循。

部分经费充足的小区可以做到每日打捞杂物、定期消毒、水循环等等。但大部分的小区都选择了抽干水景,让其变成摆设。

某些老小区随着车辆日益增多,许多业主都有把水景填平改做停车位的想法,但是不开车业主却表示反对,认为小区水景只是因为养护不到位,加以修缮就能恢复往日的效果。

而水景改造成停车场或者活动场所则需要物业、业主多方同意,重新报规修建,这项耗时耗力巨大工程通常在签字环节就宣告破产。

而水景则是无限期地搁置停摆。

水景虽好,但需花费大量的钱来支撑运营。

如果没有专业的养护,就成为高价买回的“麻烦”。

你们小区有水景吗,如今维护现状如何?大家是喜欢有水景的小区还是没有的小区呢?欢迎评论区告诉血拼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