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曾经难寻踪迹的猞猁又出现在了大兴安岭。不过目前东北地区正处冬季,猞猁的日子恐怕不太好过。

一方面冬季严寒,气温较低,猞猁难以捕获猎物;另一方面则是大兴安岭里的狼群,会挤压猞猁的生存空间。一些朋友可能听说过猞猁“屠狼机器”的名号,为什么还会害怕狼,甚至被狼捕杀?

事实上,猞猁与狼之间的恩怨,会因为季节不同而胜负不同。在夏季的时候,猞猁会杀得狼落荒而逃,而在冬季,猞猁则会被狼群压制。那么为什么猞猁与狼会相杀呢?我们下面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1、关于猞猁

猞猁是猞猁属动物的统称,该属下一共有四种动物,分别是欧亚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猫,从名字上就能知道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不过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是欧亚猞猁,它也是猞猁家族中体型最大的、最凶猛的一种,体长可达90~130厘米,体重约为18~30公斤,和一只中型犬的大小差不多。

猞猁属于喜寒动物,基本上只在北温带寒冷地区的森林中生活,是分布最北的一种猫科动物。在我国,猞猁分布范围较广,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及东北各地均有分布,尤以北方数量为多。

猞猁长得像猫却远大于猫,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猫”,它们身披暗黄色毛发,但这身颜色在动物眼中是绿色的,因此猞猁藏身森林之中,可以与绿树融为一体,很难被发现。

猞猁非常机警,它们的听觉非常发达,耳朵经常转动,能够听到数十米外鼠类活动的动静。发达的视觉和听觉练就了捕食小型鼠类的本领,填饱肚子没有问题。

不过因此认为猞猁像猫一样只会抓老鼠,那就大错特错了。身为猫科动物的一员,猞猁将自身的战斗力强化到了极致,它们身形敏捷,性情机警,战斗力强悍。不仅能捕食鼠类等小型猎物,还能捕食狍子,甚至野猪这样的大中型猎物。

2019年,黑空降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了猞猁捕食狍子的画面,其中狍子的头部已经被咬断,猞猁正在享受着美味的狍子肉。猞猁擅长伏击,经常躲在猎物常常出没的地方,待猎物靠近时,突然发起攻击,将猎物锁喉放倒。

除了捕食猎物,猞猁在某些特殊时期,还会向森林中的强大猎食者狼发起挑战,甚至能将狼杀到落荒而逃。

2、号称“屠狼机器”

猞猁有个名号叫“屠狼机器”,体型比狼小很多的猞猁,竟然能对狼形成压制,令人惊讶!

从1997年至2017年,白俄罗斯动物学家对纳利博基森林里狼和猞猁的长期斗争,进行了长达20年的记录,结果显示,森林中狼的数量与猞猁的分布密度呈反向相关的关系。

也就是说,猞猁分布密度越大,狼的数量就越少,猞猁分布密度较小时,狼的数量就有所增加。不仅如此,动物学家们还观察并记录到至少11起猞猁主动猎杀狼的情况,其中还包括5只成年狼。

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也有同样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猞猁常常会光顾狼窝,猎杀狼窝里的幼崽。有些时候,猞猁甚至敢单独猎杀落单的成年狼。

你可能会说,狼是群居动物,独来独往的猞猁凭什么能对狼群形成碾压之势?

这是因为在夏季的时候,栖息地的植被良好,草食性动物活动频繁,狼的猎物较多,那么狼群的规模相对较小,很多狼群只是一对成年夫妇带着一窝幼崽的状态。

当狼爸狼妈外出打猎时,猞猁就会趁机偷袭狼窝,杀死并吃掉狼崽。而成年狼发现并试图反击时,猞猁已经跑到树上了。

也就是说,猞猁凭借灵活的身形和爬树的能力,躲避了狼的反击。这也是它们能压制体型比自己大的狼的原因,猞猁因此得名“屠狼机器”。

3、冬季被狼反杀

上文中我们一直在强调,猞猁压制狼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夏季,因为夏季狼群的规模较小。但如果是在冬季,情况则完全相反。

在当代,由于狼的数量急剧减少,狼群的规模也越来越小,但如果在冬季,几个小规模的狼群会聚集成一个大群,以捕食大型猎物。

在这种情况下,猞猁不仅无法与狼群抗衡,狼群反而会猎杀猞猁,或者抢夺猞猁的猎物,这让猞猁的生存条件异常艰难。

在冬季,猎物本就稀少,积雪覆盖住了地面,猞猁行动不便,捕猎就更加艰难。再加上狼群对猞猁的威胁,冬季的猞猁日子不好过。

4、为什么相杀

同为肉食动物,猞猁与狼为什么会相杀呢?这是因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如果两种不同的动物,生活在同一个栖息环境,猎物高度重叠,战斗力有旗鼓相当,那么这两种动物就会形成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在夏季狼群规模较小的时候,猞猁以偷袭狼窝为主,猎杀狼崽以减少未来可能的竞争。但面对成年狼,猞猁大多数时候不敢轻举妄动,只有遇到落单的雌狼或者体型较小的年轻狼,猞猁才会主动上前猎杀。

在冬季,狼群组成了较大规模的群体,猞猁完全没有猎杀狼的机会,而狼却可以在栖息地称王称霸,遇到猞猁会毫不客气地主动出击,包括抢夺猞猁的猎物。

另外,猞猁与狼相杀,还因为它们的战斗力差不多,如果战力悬殊,只有一方碾压另外一方的份,不会形成竞争。比如猞猁和狼,无论如何都不会与老虎形成竞争关系。

5、结束语

无论是狼还是猞猁,它们的存在对维持生态平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种中型猛兽可以有效控制食草动物的过度泛滥,帮助它们清除老弱病残的成员,避免疾病传播。

食草动物的数量得到控制之后,也有利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生长,过多的食草动物会导致草地被啃食干净,土地沙化,甚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