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大足区棠香街道五星社区8组的村民杨应菊高兴地说,从去年10月开始,她就在“如梦荷棠·山湾时光”的民宿做客房服务工作,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再也不用到处去打零工了。

杨应菊说的“如梦荷棠·山湾时光”,是大足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项目之一,去年3月,棠香街道五星社区抓住农村宅基地改革机遇,不断探索革新,将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以谢家湾37.17亩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大足鑫发集团现代农业通过市场交易拍得该土地使用权,投资8000余万元打造“如梦荷棠·山湾时光”农文旅项目,目前已建成以石刻为主题的民宿、餐厅、乡村会客厅和500亩荷花、400亩海棠观赏区,让小山村逆袭成了网红打卡地,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我们去年九月开业,5-10月是我们的旅游旺季,旺季的时候每个月的营业额在50万元左右。”大足鑫发集团总经理吴远明介绍道,今年以来“如梦荷棠·山湾时光”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餐饮和住宿的接待量也超过1万人。

这一切,都得益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它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确权、定价、交易、分配,让农民长期获得来自土地的财产性收益。

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明确大足区承担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等3项试验任务。

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努力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既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也为乡村产业发展、返乡创业创新提供土地支撑,还对城市建设用地供应产生影响,缓解部分城市用地相对紧张的局面。

大足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近10个规范性文件和8个技术规范,明确入市对象及范围、确定入市主体,确保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价值最大化。截至目前,通过异地调整入市、就地入市、城中村入市等方式,大足累计实现入市交易土地104宗、3264.9亩、总价款11.7亿元。该项改革为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实现了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地同价。

在拾万镇长虹村,“五彩稻田”项目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保障了建设用地需求,打造出集乡村旅游、生态餐厅、农业科研、科普展馆于一体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龙岗街道观音岩村“老家·观音岩”项目通过入市取得22.43亩商服用途的集体建设用地,完善项目配套设施,为打造农旅融合的AAAA级田园综合体添砖加瓦。铁山镇建角村生态中药示范园、玉龙镇大土社区农家乐等农业科研、乡村旅游项目也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顺利落地。

接下来,大足区将继续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一步优化入市管理流程,切实保障城乡融合发展用地需求,努力为全市乃至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大足经验”。

来源:大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