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舒娅

赛迪顾问

双碳经济研究中心

分析师

从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至今,我国光伏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量和累计装机总量长期保持全球首位,在役的光伏装备规模庞大。由于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一般为20-25年,加之我国光伏产品制造平均每3年就会进行主流技术和生产线的升级迭代,商业化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升,较早投入使用的一批光伏组件当前已面临“退役”,由此将产生的大量废旧光伏组件的回收和处理问题逐渐受到关注。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首次将推进退役光伏组件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纳入循环经济发展重点。2022年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的《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更是从废弃物回收、技术路线、产业化应用等多个维度对光伏组件的回收利用提出了要求。

一、开展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的必要性

光伏组件回收价值较高。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退役光伏组件总量将达到800万吨,中国光伏组件累计退役量将达到150万吨。退役光伏组件中,铝边框、钢化玻璃、晶硅电池片、背板、EVA封装胶膜等可再生结构组成的占比超过90%。按照当前各类可再生资源价格估算,2030年国内退役组件回收创造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随着大宗金属价格的不断上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价值潜力可观。

减少贵重金属资源浪费。对可再生资源进行有效回收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尤其是光伏组件中含有的高纯度稀有金属,对其进行循环利用一方面可以继续发挥其在电子信息等高技术领域的广泛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材料供给风险。同时,对稀有金属、玻璃、铝以及半导体等物质的循环利用能够有效减少原生资源开采与材料加工制造环节所产生的能耗。

避免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当前,我国对退役光伏组件的回收处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如果处理不当,晶体硅和银、铜等重金属将对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污染。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利用避免了因处理不当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因此,在通过光伏发电代替火电实现降碳的基础上,光伏产业通过自身产品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打通了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二、光伏组件回收利用面临三大挑战

技术路线仍有短板。我国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大部分技术仍处于实验室研究和中试阶段,含氟背板高效去除、硅材料回收再利用、新型组件回收利用、智能回收设备开发等技术均属亟需补齐的短板,同时从事废弃组件回收处理的专业科研团队屈指可数。此外,目前国内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以机械分离、化学溶解、化学提纯和热处理为主,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含氟废气、有机和无机酸碱废液、粉尘等污染物的处理问题仍然突出,如何兼顾高回收率、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的问题尚待解决。

回收企业盈利困难。光伏组件存在高价材料使用分散、单件产品用量少的特性,在退役光伏组件数量爆发式增长之前,回收企业可获的利润十分有限。受设备成本较高、市场空间有限、缺乏政策支撑等多重因素影响,回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创新的主观意愿不强。与此同时,当前市场充斥着数量庞大的非正规回收利用主体,通过不规范、不环保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流程取得成本优势,扰乱市场价格,造成了正规回收企业无钱可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保障体系尚未健全。虽然2022年国家陆续颁布与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有关的各项政策,但包括健全的专项管理政策、行业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市场质量监管、行业准入门槛和专项资金补贴等在内的行业发展配套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技术标准方面,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建筑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 38785-2020)》和《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 39753-2021)》国家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没有强约束力,且相关配套技术规范和标准缺失。

三、“三力”提升突破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瓶颈

提升政策体系保障能力。在行业规模效应和经济效应尚未形成的初始技术积累阶段,政府的规范管理和激励支持对于行业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应构建自上而下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一是推进光伏组件回收利用专项管理政策的研究制定,加快将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纳入《循环经济促进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强化政府监督管理。二是以配套财税资金政策,激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探索模式创新。三是推进污染物排放标准、材料和设备要求、产品分级分类等领域的标准化进程,引导行业规模化发展。

提升退役组件回收能力。构建起完善的回收产业链供应链以及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是提升回收能力的必要前提。一是推行光伏组件领域生产者责任制,鼓励组件生产龙头企业依托自身资源积极布局回收利用环节,在产品设计环节重点考虑可拆卸性、可回收性等环境属性,降低后期回收的难度、成本和过程碳排放。二是通过网点共建等形式整合地方政府、光伏电站、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处理企业、物流运输等多环节资源,明确各环节权责划分,共同抵制非正规渠道的组件回收。三是参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鼓励探索建立可追溯的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强化对光伏组件的跟踪管理和质量监督。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坚持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一是鼓励光伏领域龙头企业在光伏制造新材料、含氟背板清洁去除、高价值组分高效提取、新型组件回收处理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二是引导中国环境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已在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处理领域开展实验室或中试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与光伏组件制造、回收、处理企业开展产业化技术攻关合作,探索光伏组件低碳绿色拆解、高价值组分高效环保分离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一批光伏组件回收利用工程示范项目。三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紧密协同,密切关注全球范围内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的技术演进与产业化情况,适当引进国外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

下载完整报告,请扫码登陆赛迪满天星APP或访问满天星官网www.mtx.cn。

更多行业案例及其特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赛迪顾问”,获取最新动态。

微信号:ccidconsulting

本公众号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及时在公众号留言。

如果获得转载授权,请注明作者姓名和转载的出处,不修改文章的标题、文字、图片或者音视频,以免曲解原文意思。

一万份行研报告,一千万条数据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