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获悉,12月21日,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荣休教授曹凤岐因病去世,享年77岁。北大新闻网于当日转发了曹凤岐学生杨德龙所写的悼念文章,经济学家巴曙松、知名财经评论家吕平波(水皮)等也发文深表惋惜。曹凤岐是国内最早提出推行股份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的学者之一,曾参与起草《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并参与创办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编写了多部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金融学教材。2021年获颁“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金融市场改革的推动者
曹凤岐出生于1945年,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在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的建议下,他从零开始学习财政金融理论,而后在北大开起了金融课。
“可以说,我开始金融教学之初,中国没有金融,当时,我国就只有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没有一本像样的‘货币金融学’的书。”2021年4月,在获颁“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的感言中,曹凤岐清晰地回忆,“我开始研究金融学的时候,正赶上改革开放时代,赶上金融大发展时期,所以,我才能如沐春风、如鱼得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曹凤岐等学者面对阻力,仍然坚定地为改革鼓与呼,特别是他积极参与了股份制改革与金融资本市场改革,对于改革开放的进程至关重要。
曹凤岐还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因此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迫在眉睫。“1992年7月我们开始起草《证券法》,一直到1998年才由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1999年,我们又开始起草《证券投资基金法》,这部法律在实施和修改后,对于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是一个很大的规范。”
在此过程中,曹凤岐出版了大量著作和教材。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货币金融学》是全国第一本以“货币金融学”为名的教材;《中国企业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货币金融管理学》《金融市场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等著作,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喻蜡烛愿燃尽光和热
几十年教学生涯中,曹凤岐曾先后担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副系主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并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创始人之一、首任副院长,培养了大批金融专业人才。
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杨德龙撰文回忆:“曹凤岐教授一生德高望重,两袖清风,桃李满天下。对我来讲,曹老师既是高人、贵人,还是亲人,不仅教授我知识,还教导我做人,一直要求我们要德才兼备,济世安邦……”
2011年,曹凤岐从北大荣休,但他在《退休有感》一诗中写道:“功德未满憾事留。”因为他觉得,还有很多研究课题需要做下去,改革开放的一些理论还要发展,自己停不下来。也是这一年,北京大学曹凤岐金融发展基金成立,用以奖励金融界的优秀人才,资助困难学生。2021年获得“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时,他当场宣布把奖金全部捐给曹凤岐金融发展基金,以支持教育。
近年来,曹凤岐活跃于网络平台,在微博是拥有700多万粉丝的财经大V,常常分享自己的所思所见。他曾笑称:“有人还问过我,‘曹老师怎么显得如此年轻’,实际上我早已不年轻了,浑身都是病,但是我精神仍在,我还有一颗火热的心。我在我的回忆录《坦荡人生无悔路》里写了一段话:我是一根蜡烛,当我能够燃烧的时候,我尽量拨亮烛芯,让她发出更多的光热;当蜡烛的光开始暗淡时,我用它点燃更大的火把,点燃一盏长明灯,让它继续发光发热!在有生之年,我还要发挥我的余光余热,为金融发展和金融改革继续贡献我的微薄力量。”
据曹凤岐透露,75岁以后,他已经“从头坏到脚”,受脑神经的影响而手抖不止,腿脚浮肿,上下台都困难。今年9月下旬,又因急性胆囊炎住院近两个月,期间两度病危。经过医生精心治疗,终于在11月出院,于11月20日分享了题为《大病愈后看人生》的诗作,这也是他发出的最后一则微博。
曹凤岐病逝的消息传出后,多位金融界人士发文悼念。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回忆:“曹老师一直为中国股市鼓与呼,仗义执言,提出多个合理化建议,为散户投资者着想……斯人已逝,十分难过痛惜不已!”在他的微博下,也有很多普通网友留言送别:“曹老师千古,一路走好。”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