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系统有两个部分,一个控制着感性,一个控制着理性。丹尼尔·卡尼曼把这两部分称为S1(系统1)与S2(系统2)。
系统1可以帮助我们对生活中的事情作出快速决策,但是系统1的决策会受到生理特性,直觉与情绪的影响。当需要决策的内容过于复杂,超出了系统1的处理阈值时,系统2就会启动,进行分析和评估。
系统1的触发:
夏天除了热,另一个最让人讨厌的就是蚊子。蚊子不仅会在人耳边嗡嗡作响,还会趁人不注意叮人个大包,让人防不胜防。一只吸血吃饱了,又来一只,打完一只又来一只,前仆后继,让人生气至极。
时间当然不能浪费在打蚊子上。于是,有两种东西浮现在我脑海中,蚊香与灭蚊灯。蚊香会让屋子里的空气充斥着奇怪的味道,而且,想到蚊香既然能够毒死蚊子,那说不定里面多多少少会有毒性,对人的身体不好。
所以焦点转向了灭蚊灯。打开购物软件,看到了各种形状的灭蚊灯:紫光灯诱捕,蚊子飞到紫光灯旁就会被内置风扇吸入,让蚊子风干脱水。物理灭蚊,无毒无害。再看看评论,满满的都是灭蚊有效果:一大堆蚊子尸体的照片。
刷单也没办法找那么多蚊子吧。立马下订单买了,到货后试完,智商受到侮辱了。
系统2的触发
为什么评论一大堆蚊子尸体,自己买的灭蚊灯一只都抓不到,照样还是被咬?
先看灭蚊灯的构造。上层一个紫光灯,里面一个小风扇,网店宣传该实验室已研究出了紫光第三代,波段…,诱蚊效果更好。商家的嘴,骗人的鬼。
放了两个晚上的试验,紫光根本不诱蚊。那商品评论里的图片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诱蚊剂。买灭蚊灯需要另外购买的诱蚊剂才是诱捕蚊子的主力。商家说诱蚊剂能模拟人体排放的二氧化碳,吸引蚊子,实现诱捕。
那诱蚊剂是什么?乳酸和三甲胺。鱼腥的味道就是三甲胺的作用。明明是物理灭蚊,结果最后还需要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诱蚊,让人五味杂成。
除了需要诱蚊剂,灭蚊灯的说明书上还说出了灭蚊灯的另一个特性。当有人在时,灭蚊灯的效果会被减弱,建议在没有人的空间里使用灭蚊灯。
这个意思就是说当人和灭蚊灯同处一个屋子,蚊子首选还是人,那要灭蚊灯来干嘛。买灭蚊灯就是为了不被蚊子吸血。结果它让自己去其他地方呆着,然后等屋子里的蚊子被灭蚊灯吸进去了再进屋子。难道屋子里的蚊子被吸走了,其他地方的蚊子就不会再飞来吗?
虽然我已经放弃了使用灭蚊灯,但是一天突发奇想,想试试灭蚊灯里风扇的吸力,于是,用灭蚊灯接个充电宝,化作移动捕蚊器,吸入了一只蚊子。
结果,让我发现了灭蚊灯另一个鸡肋的地方。就是它的设计。吸入蚊子后不通电,蚊子会顺着风扇的间隙,飞出来。所以一旦吸入蚊子得一直开着开到蚊子被风干为止,不然蚊子还能跑。
好的产品,好的设计,一定是让人拍手称赞的。不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只是为了跑马圈钱的产品终究会受到淘汰。
风干型灭蚊灯应该是物理灭蚊史上最大的骗局了吧。
友情建议:千万别入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