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原创 / 怡尘

人间绝味牛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潮当头,暴冷难当,自己弄了顿毛肚火锅。

镇江人的饮食结构包容度极大,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兼容并蓄,感谢互联网,让我们足不出户也能尝到正宗的川味美食。

四川烹饪学会理事、人称“饮食菩萨”的饮馔名家车辐先生,他描述重庆人吃毛肚火锅是这样的:“虽然汗流浃背,却处之泰然,一手执筷,一手挥扇,在麻辣烫高温高热下,辣得舌头伸出,清口水长流之际,又可来上两根冰棍雪糕,以资调剂。勇士们越吃越来劲,除女性外,男士们吃得丢盔弃甲,或者干脆脱光,准备盘肠大战。中有武松打虎式,怒斩华雄式;不少女中英豪,颇有梁夫人击鼓战金山之概,气吞河山之势”。这段文字,极为传神,看到精彩处,亦令怡尘拍案叫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饮食博大精深,东南西北六畜兴旺。我们的餐桌上总是离不开猪、牛、羊、鸡。据说,日本、法国爱吃马肉;越南、韩国爱吃狗肉。中国几千年的中华饮食文化,无数经典的美味佳肴,都是由四畜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单论牛,就有很多烹饪成美食的方法,:里脊肉、舌簧头、百叶肚、肚壁、肝、腰、脾、心……

而在我眼里,除了正儿八经的牛肉,牛身上的其他部分都可以归为“牛杂将军”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生的外公姓刘,祖籍安徽,便是个吃牛杂的高手。

他出生在清末时期,因为家境殷实,从小衣食无忧,留了一头乌黑发亮的粗辫子,令那些马瘦毛长的人看得眼红耳热,羡慕不已,因此人送外号“刘大辫子”。

他上学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却有一颗拳拳的报国雄心,投笔从戎。因为有文化,在国民党部队里做到了军官级别。老蒋兵败撤退台湾后,他带着多年积攒的军饷解甲归田,回到镇江侍奉高堂,娶妻生子,并在一个小学里做了一名国文教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生的外公每到冬天,与亲友打麻将之前,必定要在煤球炉上用小火煨一砂锅牛筋。

都不等四圈牌结束、当他“自给脱搭,杠上开花”时,先生的外婆便心领神会,打开砂锅盖,盛四小碗热气腾腾的牛筋置于四人面前,以示奖赏安慰。

红烧牛筋煨至软而不烂,筋道耐嚼,醇厚腴美,浓香入味。众人吃得是红光满面,心满意足,顿时就忘记寒冷,忘记疲惫,忘记输赢。只这一碗美味牛筋,就觉得人生再苦也值得,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

最有意思的是,先生的外公吃到兴起时分,丢下碗筷,“咚”地站了起来,快步转身从抽屉里掏出手枪,“啪”地一声放在麻将桌上,高声朗朗,放出豪言壮语:“今晚吃下这么美味的牛筋,老夫聊发少年狂,我刘大辫子又有劲上战场杀他几个日本鬼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聪明的婆婆继承了她父亲的好手艺,用心做出的家常菜精细灵巧,形神兼备,味道更是远胜过外面的中小饭店。

到了天寒地冻,她常爱给我们做两道菜暖胃驱寒。一道是用牛百叶切丝与青蒜切段,大火爆炒,下酒最妙。吃到我诗兴大发,诗佛王维附体:青蒜牛百叶,冬来应爆炒。愿君多食之,此物最逍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道,是专挑牛肉上面的筋头巴脑,加一块买一赠一的牛油,炖至汤色乳白似仙时,下入事先烫好的龙口粉丝,起锅时撒进白胡椒粉去腥,扑鼻而来的香气,闻一下就令食指大动,真乃人间绝味也。

我专爱在其上撒一把碧绿芫荽,色如翡翠,开胃增香;再加一勺湖南剁椒,香辣红艳,味美诱人,好像遇见那头戴翠花的湘妹子,温柔多情,看一眼就心动不已,难分难舍到挪不开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此鲜美异常的牛杂粉丝汤,白米饭早就被怡尘抛到了九霄云外,一碗哪里够啊,必须再来两碗,吃到肚腹滚圆,大打饱嗝才算过瘾。

当晚回家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居然变成了诗仙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牛杂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姑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原创

感谢转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