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疫不忘反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

疫情防控进入了全新阶段

涉疫骗局也“推陈出新”

各类骗术看似言之凿凿

实则套路满满!

混检核酸异常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法分子冒充个人所在的区疫情防控办,通过短信的方式谎称个人的混检核酸异常,并在其后附上一条不明链接,引诱点击转至钓鱼网站,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正规短信应该如下图所示,没有链接和网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谎称“快递被检测出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法分子冒充快递公司以“快递被检出新冠阳性、无法送达”为借口,提出“快递被销毁,但会赔付”的解决方案。之后,不法分子通过让你扫描二维码或下载App填写快递赔付信息的方式,诱骗透露身份信息、银行卡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进而骗取钱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方提醒

遇到这种情况,应拨打快递公司官方客服电话,联系工作人员核实情况,不能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切勿透露个人隐私信息。

推销“特效药”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法分子冒充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谎称有特效药,诱导前往钓鱼链接购买,从而获取银行卡信息实施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方提醒

目前,尚不存在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若收到推销药品的短信或电话,一概不要相信。如果身体出现不适,要第一时间向正规医院寻求帮助。

“补贴”骗局

① 居家隔离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法分子冒充单位向个人发送短信或邮件,称现根据国家政策发放工资补贴,需及时扫码登记领取,将被害人引流至“钓鱼网站”后对被害人的银行卡实施盗刷。

② 疫苗补贴

不法分子通过大量随机群发疫苗补贴短信,大概内容是接种疫苗的人,凭接种证明可以领取每人2000元的补助,并在结尾附上一个链接,引诱点击含木马网址的链接,进而套取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防疫生活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法分子冒充公司人事、财务部门或通过邮箱向公司员工群发邮件,称根据国家政策发放补贴,需及时扫码或点击链接登记领取,将受害者引至“钓鱼网站”后对其银行卡进行盗刷。

警方提醒

政府部门不会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短信形式要求提供个人银行相关信息,对于主动联系你的一定要心存戒备,并拨打相关单位电话进行核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骗局怎样变化

其诈骗套路其实很容易识破

无论骗子冒用任何机关的名义,骗局的最后一步一定是诱导填写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或其他个人信息,甚至直接转账。牢记三“不”原则: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值班编辑:沈诗韵、奚定湛

印刷盗版“剧本杀”10万余盒!

全国首例侵犯“剧本杀”著作权案告破!

今年以来,上海高架交警

查处非机动车闯禁违法311起!

60万粉丝“网红”,竟在商场里做出这种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