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上海商业发展整体状况如何?今天(12月23日)下午,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商学院联合指导,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上海商业发展报告》(2022)正式发布。其中提到,2021年上海全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多项数据居全国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居首,商业市场活跃度居全国首位,新增首店创历史新高,继续领先全国。

多项数据领跑全国,上海商业活跃度居全国首位

2021年,全市GDP首次突破4万亿元,为43214.85亿元,同比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449.32亿元,同比增长9.4%,全年全市35个工业行业中有 28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0.0%。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到 31665.56亿元,同比增长7.6%,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9.6%。

据《报告》,2021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居首,同比增长13.5%,为18079.25亿元。具体来看,网上商店零售与无店铺零售齐头并进。网上商店零售额3365.78亿元,增长2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6%;无店铺零售额3738.79亿元,增长18.0%;浦东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最高,为3831.8 亿元,同比增长20.4%;普陀区增速排在首位,较上年增长25.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28.7亿元。

这一点也从上海商业中心消费业态中得以呈现。通过数据分析,上海消费能力整体较高的市级商业中心有吴中路市级商业中心、大宁市级商业中心、前滩市级商业中心和真如市级商业中心,其占比分别为74%、69%、66%和65%。消费排名前三的消费业态,集中于零售、生活服务、房地产服务、休闲娱乐、餐饮、保险金融服务和住宿七类消费业态,消费总额较高的市级商业中心主要集中于上海黄浦江沿岸的中心城区。

2021年上海商业存量居一线城市之首,商业活跃度居全国首位,购物中心客流指数和商圈客流指数均列第一。《报告》主编之一,上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曹静教授介绍,2021年上海商业呈现出以区域型购物中心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其中3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地产项目(购物中心)加上存量改造升级项目共53家,数量为近四年来最多,商业建筑面积 为423.21万平方米;计划新开业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为 49家,面积为398.06万平方米,新开数量大幅多于上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指出,三年新冠疫情的前中后对居民消费类型占比和分布格局影响不大。2021年,上海大部分地区月均消费水平出现显著增长,黄浦区和浦东新区仍居于高位。其中,浦东新区21年月均消费额增量明显,甚至超过疫情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首店创历史新高,郊区商圈增速最佳

凭借强大的消费活力和商业活跃度,上海始终是国外品牌进驻中国市场的第一站

2021年上海全市新开首店1078家(含旗舰店/概念店), 同比增长18.6%,继续领先全国,创历史新高。曹静介绍,入驻上海的首店中,中国内地品牌894家占比 83%,中国港台品牌11家占比1%,国际品牌173家 占比16。在业态分布上,餐饮业态首店数量最多,共649家,占比60.2%;零售业态首店共307家,占比超过 28.5%;休闲娱乐、生活 服务、儿童体验业态首店 122家,共占比约1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店选址往往都是重点商圈。其中,上海购物中心首店效应尤为突出,入驻购物中心的首店占85%左右。

据报告,重点商圈发展态势良好,郊区商圈增速最佳。2021年,上海全市重点商圈销售平均增速为30.1%;所有商圈中郊区商圈销售情况最佳,平均增速达35.9%。其中,奉贤区南桥商圈、闵行区七宝商圈增速排在前两位。市级商圈中五角场商圈全年销售增速最快,达61%。区级商圈销售平均增速为28%,其中浦东新区张江商圈、普陀区长风商圈增速非常明显,分别为68.4%、66.8%。

信息消费规模逐年递增,网络购物增长明显

从上海来看,2021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24 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0.2%。其中, B2B交易额约为1.92万亿元,年增长率达8.7%,占比上海市全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将近60%。上海网络购物交易额为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商品类网络购物交易额为 7829.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3.8%;服务类网络购物交易额5333.3亿元,增长10.1%。

曹静解释,即使放眼全国来看,信息消费规模逐年递增,增速明显高于最终消费支出。另外,全国网上零售额快速增长,网络购物成为消费者主要消费方式。以 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例,近五年来占比从15.7%增长到30.1%,增长近2倍

曹静认为,以拼多多、哔哩哔哩、携程等为代表的上海互联网公司十大品牌囊括了网络购物、休闲娱乐(阅读、音频、视频)、生活服务(餐饮、移动出行、旅行)、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财经资讯)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

曹静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市居民信息消费行为,认为居民信息消费类型呈现三大特征:“重网购和通讯服务等基础型信息消费,轻娱乐型和发展型信息消费”的特征;男性比女性对信息消费更感兴趣;年轻人比年长者对信息消费更感兴趣。在“动漫网络游戏娱乐等”信息消费上,性别和年龄差异尤其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结合数据来看她认为,本市居民在信息消费能力方面总体较低,且大部分用于物质需求方面,精神需求的信息消费能力明显不足;男性比女性的信息消费能力更强,主要体现在精神需求满足的信息消费方面;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精神需求满足的信息消费方面,随年龄下降的趋势尤为明显。

作者:吴金娇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上海商学院供图、本报资料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