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白天的热闹相比,夜晚的云南省保山市潞江坝,空气里多了一丝静谧,可咖啡的香味却一丁点儿没少。

“中国咖啡看云南,精品咖啡看保山,保山咖啡看潞江坝。无论男女还是老少,聊起咖啡,都有说不完的话。”保山市隆阳区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德凯笑着说。

1952年,第一粒咖啡种子在保山潞江坝发芽生长。现在,潞江坝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良种基地和重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大面积种植咖啡和第一个形成咖啡产业化基地的地区。保山小粒咖啡——潞江坝所种植的地理标志品牌,更是以独到的品质享誉全球。

“一个潞江坝,就是半部中国咖啡史。”近年来,随着东西部协作进入新阶段,上海援滇不断赋予“咖啡”二字更多内涵,潞江坝也借此机遇,以“三产融合”为核心,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去粗取精,全力提升咖啡品质

说起潞江坝咖啡的故事,新寨村,是绕不开的地名。

这里隶属隆阳区潞江镇,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5℃,年降水量700至1000毫米,是最适宜种植咖啡的地区。目前,全村咖啡种植面积达1.36万亩,年产咖啡豆3500多吨,产值6000万元,是全国种植小粒咖啡面积最大的行政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有着“中国咖啡第一村”的美誉。

站在新寨村半山腰向下俯瞰,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咖啡树。“不过,你可能想象不到,我们的咖啡产业曾一度面临绝境。”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说。

说是绝境,一点也不为过。1993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世界咖啡评比大会上,新寨村种植的“潞江1号”咖啡荣获“尤卡里”金奖,当地咖啡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然而,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2012年至2019年,咖啡价格一路低迷,严重打击了咖农的积极性,许多咖农甚至伐树弃种。

“那段日子,卖咖啡赚的钱都抵不了临时采摘工的工钱。”回想起过去,有着近30年种植经验的新寨村咖农彭安奎一声长叹。

问题出在哪儿?

经反复调研,王加维发现,新寨村不缺好的咖啡豆,缺的是“去粗取精”的生产管理方式以及深加工技术,这就导致新寨村只能廉价出售咖啡原料,不仅附加值上不去,抗风险能力还差。

“在上海,一杯咖啡能卖30多元,凭什么我们的优质咖啡只能卖几块钱一斤?不变的是产业,需要改变的是理念。”王加维说。

从“种”下手,“多种不如管好”——在云南省农科院支持下,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种植技术,引导咖农树立精细化种植理念。通过品种选育,稳定推广种植“卡蒂姆”“铁皮卡”等优质小粒种,还由村干部和8名党员带头种植示范田160亩,推广标准化种植示范园600亩,先行先试探索咖啡品种改良、种植密度改良等,全力提升咖啡品质。

从“摘”抓起,牢牢把住质量关——充分发挥企业和合作社市场主体作用,一改过去咖农“绿果红果一把抓、一起烘”的粗放式采摘生产方式,以订单式收果、分级定价等方式,将质量把控在第一环节。如此生产出的精品咖啡生豆,价格从每公斤15元提高到60元,让农户收入翻了4倍,增加群众收入600余万元。

从“销”着眼,补链强链更延链——在沪滇协作推动下,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并在上海援滇干部牵线搭桥下与优势企业达成合作,充分融合新寨村传统生产与现代工艺,初、深、精加工产品并存,开发咖啡产品10余种,包含烘焙粉、冻干粉、挂耳咖啡、速溶粉、罐装饮料、胶囊咖啡、咖啡面膜等,极大丰富咖啡产品。利用电商、展销会等平台,保山小粒咖啡的名气也越来越响,求购者络绎不绝。

据统计,2021年,新寨村全村咖啡豆产量4000余吨,实现农业产值1.2亿元。

近两年,新寨村还创新推出“咖啡有偿认养”模式,完成产地到消费群体的直接对接,并为消费者提供精准化、定制化的咖啡豆生产服务,广受上海家庭欢迎。按一亩咖啡地种植300株咖啡树计算,原先每亩年收入4000元左右。被认养后,一株咖啡树300元,一亩地300株咖啡,就是9万元,跟原来相比,增加了20多倍的收入。

“对于我们农户而言,这种模式让我们的收入更稳定、有保障。对于消费者而言,则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最天然、最优质的小粒咖啡。现在,我的田里就有一大片闵行区康桥社区居民认养的咖啡树,大家的热情与关心,就是我们发展最大的动力。”彭安奎说。

三产融合,助推可持续发展

产业越发展,王加维却越不敢闲着。

“通常情况下,咖啡市场以5年为一个周期。尽管现在市场有所升温,但必须居安思危,进一步丰富业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王加维说。

他将目光投向了文旅。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鼓励“村里的男人学焊工、村里的女人学餐饮”,为文旅发展做好准备。后来,村里有365人持有厨师证、128人持有焊工证,集咖啡加工体验、咖啡文化展示、咖啡旅游观光、咖啡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咖啡体验中心1号庄园也于2018年正式开业。

他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真正打响新寨村咖啡文旅品牌的机会。

2021年,沪滇协作推动新寨村乡村振兴咖啡特色小镇示范建设项目,在新建咖啡加工厂房、咖啡仓储用房的同时,助力村庄风貌改造提升。闲置的老村委会摇身一变,成了现代化的咖啡庄园。道路两旁原本光秃秃的墙像是被“施了魔法”,尽是咖啡文化的创意喷绘……

机会终于来临。新寨村确定以“咖啡庄园化、庄园景区化、景区特色化”的发展思路,按照“十百千万”进行整体规划,即建设10个咖啡庄园,100户农家咖啡小院,1000亩咖啡精品基地,10000亩咖啡园,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此外,当地村民还研发出“咖啡宴”,咖啡红烧肉、咖啡炖鸡、咖啡果皮茶等新颖美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别有一番风味。

目前,新寨村已建成精品咖啡庄园4座,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并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云南省旅游名村。待半山腰处的咖啡体验中心3号庄园建设完成,游客就可以真正感受“在星空下品咖啡”的惬意生活。

新寨村是沪滇协作发力农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从新寨村出发驱车10多分钟,沪滇协作打造的莫卡村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已经进入尾声。一旁,沪滇协作牵手当地知名咖啡企业比顿公司,落地咖啡创新产业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让全国首个以咖啡产业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高黎贡国际精品咖啡文化园焕然一新。

“有溶洞,也有榕树,有各式咖啡品种介绍,更有世界咖啡发展史。走进这里,就好似翻开咖啡的百科全书。”潞江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罕光杰说,未来,高黎贡国际精品咖啡文化园将和莫卡村一同,将咖啡文化与傣族文化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咖啡创新产业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还立足全国首创咖啡综合配套文化园、3a级景区比顿咖啡产业文化园,将园区内咖啡加工厂进行提升改造,建设一条标准可视化、自动化咖啡加工生产线,既提高了精品咖啡产出率,又增强了参观性与体验性。

如今,漫步比顿咖啡产业文化园,从咖啡小院民宿、房车营地、帐篷营地,到diy咖啡豆画、体验亲手制作咖啡的乐趣……咖啡的香醇飘散在空中,咖啡的文化渗透在田间。

“在沪滇协作帮扶下,我们正以咖啡种植为保障,以咖啡加工为支撑,以咖啡文旅为突破,以三产融合为目标,打造从咖啡种植、初加工、深加工到咖啡文化、特色餐饮等全产业链体验基地,让游客沉浸式参与‘从种子到杯子’的咖啡文化体验。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我们的客房都是满满的,年轻人也特别多。”比顿咖啡产业文化园销售经理王有芳说。

携手共进,让咖啡更上层楼

2022年8月26日,闵行·保山劳务协作咖啡技能培训、交流赛及研学活动在比顿咖啡产业文化园内举行。上海与保山两地咖啡精英齐聚,围绕咖啡进行了技能交流,并对保山小粒咖啡的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

这场活动,揭开了比顿咖啡产业文化园的“隐藏功能”——研学基地。

“我们与保山中等专业学校共同创办了比顿咖啡学院,也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随着沪滇协作的深入实施,上海技师协会、技师协会咖啡专业委员会及有关企业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比顿咖啡相关负责人说。

同样的思路,新寨村也在践行着。以咖啡文化节为载体,新寨村推出咖啡杯测品鉴、咖啡冲煮赛、咖啡鲜果采摘、咖啡园山地乐跑、咖啡国际论坛等活动,让人在领略保山小粒咖啡魅力的同时,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携手推动保山小粒咖啡更上层楼。

“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在沪滇协作下,我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保山咖啡事业,为可持续发展贡献磅礴力量。小粒咖啡的未来,值得期待。”隆阳区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