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上的穷人已经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精神上的穷人。现在的新型穷人有车有房,物质上实现脱贫,但是对于城市缺少归属感,游离在城市之外。
新型穷人主要集中在90后,他们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同时还有着较高的消费力。但是他们需要面对高压的贷款,每天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一旦出现风险将会彻底击垮他们,从有到无只是顷刻间的事情。
新型穷人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从农村来到城市拼搏的外地人,另一种则是选择安稳度日的城市本地人。前者需要面临激烈的竞争,以维持在城市的消费力水平,后者则在不愿竞争且收入不高下,为了提高消费水平,每个月都做“月光族”。
这类型人群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差,之所以会成为新型穷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首当其冲的就是高额的贷款和负债,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一辈子都在被房贷所困扰。
其次是高额的消费,现在90后的消费方式很多,比起上一辈人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在寻求精神满足的时候会使得支出增加。最后就是就业的压力,随着“内卷”这个词的出现,各大领域的竞争也达到了高潮,在就业方面需要面临激烈的竞争。
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依旧维持着高位的消费,口袋中的存款自然就不多了。正因如此,许多人在生活方面的幸福指数并不高,因为他们的经济压力很大,稍有一些意外打破了收支平衡,整个家庭就会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而且这类型人群的物质观念出现偏差,在他们看来更愿意将钱花在自身的消费,而不愿意用来提升自己,。但享受总是暂时的,因此在物质无法继续的时候,他们就会陷入精神的空虚。没有了幸福感和归属感,人自然就缺少了精神上的富足。
虽然新型穷人在大城市有了房子,但是始终未能够融入本地,在本地人眼中永远都是外地人。而这批外地人的亲戚朋友也不在这边,造成了他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无法感受到亲切,最终只能够在孤立和歧视中度过。
想要很好地减少新型穷人的数量,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人的本身。
首先是人们的心态要调整,大城市固然有大城市的魅力,但是二三线城市也有着不一样的风光,适当可以选择避开大城市的竞争,扎根二三线城市。
其次就是个人在精神领域的提升,减少在物质上的消费追求,多将资源放在提升自身的能力上。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在闲暇时光里发展副业,充实自己的生活。如此一来,新型穷人的数量才能够有效,而人们对于城市的归属感就能显著提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