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华商韬略 600

“2块钱买到20片对乙酰氨基酚片,50年来未曾涨价”让东北制药冲上热搜,成为人们口中的良心企业。

但,良心企业的背后,却是逐渐从视野中消的一曲悲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一代老药厂们最后的高光。成立于1946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制药工业摇篮”的东北制药,就是这些老药厂们的代表。

彼时,市场经济的东风吹遍全国。国内包括维生素C在内的多种抗生素类产品产量激增,一跃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抗生素生产和出口国。

而东北制药,恰恰是国内维生素C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企业。

早在一五时期(1953-1957),东北制药就获得国家投入的1488万元。到1958年,东北制药除了扩建并升级多条生产线外,更是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维生素C生产车间,年产量高达30吨。

凭此,东北制药成为彼时中国药企的“四大家族”之一,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单条维生素C生产线。

进入八十年代,东北制药随着中国海量的维生素C出口,身家大涨。直到2008年,东北制药都还能凭借维生素C的需求大涨赚到3.58亿元。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如此生活三十年”。

虽然此句诠释的是华北制药员工面对市场变迁的心境,但是同时适用于诠释与华北制药齐名的东北制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如今仅需1-2元一瓶的“国药准字”维C,其实比很多几十上百的营养品维C还要好

平静的生活即将被打破。东北制药高光的另一面,是外界的担忧。

1974-1984年,东北制药的药品连续降价,成本却在不断上涨,有媒体分析东北制药因此损失了1398万元的利润。

即便如此,东北制药仍然每年花着14万元冠名足球队,维持的曾经的荣光。

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记者抛出了相关质疑,厂长赵烽却自信地表示,“为了扩大知名度”,但随即,话锋一转,“其实,我们厂的药品供不应求,无需做什么广告。”

东北制药作为当时的龙头企业,自然无需太多忧虑,但市场上却在风起云涌。

1978-2000年期间,中国加大了对外资的吸引,大型跨国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小型医药企业最先受到冲击,纷纷被迫进入改革期。

九十年代初,年仅30多岁的孙飘扬成为一家濒临破产的小药厂的厂长,随后通过业务转型,市值一度高达6000亿,成为被称作“医药一哥”的恒瑞医药。

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爆发,扬子江药业仅用两个多月就供应了380多万包板蓝根,一战成名。然而十多年前,这还仅是一家凭借几千块成立的乡镇小厂。

1998年,多家公司合并为国药集团,之后还不断有药企加入合并,如今已经拥有6家上市子公司。

2003年,齐鲁制药成为山东省国企产权改制的试点企业,李伯涛带领齐鲁制药进入高速发展期。

后起之秀不断涌出,纷纷打出自身的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1990年,辽宁东药队夺得亚俱杯冠军

进入2000年,东北制药也开始想办法突破。

2009年,东北制药成为广谱抗生素磷霉素的主要生产厂家。可仅仅三年后,国家就开始限制抗生素使用。

奇怪的是东北制药却仍继续布局抗生素。2014年,东北制药斥资3200万元买来49个批文,其中19个是抗生素相关批文。

此举一度被媒体评价:“这正是他们衰落的症结,看不清自己,盲目学,自以为得力的措施往往都是衰落的助推机。”

收购批文之后的在2014-2017三年间,东北制药共亏损8亿多,其后几年也几次亏损,即便是盈利,净利润也仅有1亿左右,2020年,净利润甚至仅有0.12亿。

2021年,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中,前面提到的齐鲁制药、扬子江医药、恒瑞医药这些后期之秀全部进入前十,而作为“国家队”的国药集团更是位居第一。

反观比建国还要早上几年的“中国民族制药工业摇篮”东北制药,如今已经滑出前五十的名次。

谁知道,如果不是此次东北制药凭借良心冲上热搜,还能有几次真正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机会呢?

一曲悲歌,令人唏嘘。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