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一首《雨巷》就足以永垂文学史。除去他才华横溢的诗人身份,他正气凛然、无所畏惧的革命家形象也十分令人敬佩。
1949年,戴望舒遭到“亲日”言论的陷害。
为了洗脱冤屈,他不顾朋友的挽留,决定离开香港回到北方。
当时哮喘将他折磨的不成人形,他依旧坚持:
“我不想再在香港呆下去了,一定要到北方去。就是死也要死得光荣一点。”
一、光荣地活着
1905年,戴望舒出生在浙江。
那时他才17岁时,就已经开始陆续发表作品。
他与好友张天翼、施蛰存等成立了文学社团。有好友相伴,朝着理想出发,这个时候的戴望舒无不充满了少年意气,雄姿英发。
1923年,他在上海大学文学专业学习期间,学习了大量的先进知识,并借此树立了自己为革命奉献一生的理想。
戴望舒很喜欢看书,常常视书如命。在后来留学欧美的岁月,他常常捧着一本书坐在塞纳河旁,如痴如醉。
也是因为这样的读书态度,滋养了他本就拥有的文学天分。
戴望舒的诗歌,在现当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很少有人能到达他的境界。
1946年,因支持爱国运动,戴望舒被国民政府追捕。不得已,1948年时,他带着一家老小,躲避到了香港。后大陆解放,听闻自己沾上亲日的名声,他怒不可遏。即使他身患严重的哮喘,身体十分吃力,他也决定回到北方。
在他心中,即使是死,他也不愿被污名所染。
然而戴望舒是一个性格很偏激的人,在爱情上他常常以死威胁对方不离开他,而在革命事业上,他也是如此。造成他英年早逝,并且爱情悲剧的,大都是因为他性格的缘故。
二、三段爱情悲剧
戴望舒的爱情之路,坎坷至极。
1927年,戴望舒与好友杜衡跑到施蛰存处避难。在这里,戴望舒认识了施的妹妹施绛年。
他们有过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可最后还是因为性格不合而分开了。
那时的戴望舒,很难走出阴影。为了帮他,朋友穆时英给他介绍了妹妹穆丽娟。
两人一见倾心,尽管年龄相差大,他们还是火速结了婚。
可生活,从来不是一结婚就结束,闪婚的后果是,两人常常产生矛盾。
在穆丽娟心中,戴望舒不仅性格不好,还始终记挂着施绛年,没有把她放在心上。所以尽管有了孩子,穆丽娟依旧决定离婚。
戴望舒收到她离婚的意愿时,坚决不同意。
为了挽回,他写了一封“绝命信”:“现在幻想毁灭了,我选择了死,离婚的要求我拒绝,因为朵朵(大女儿戴咏素)已经 5 岁了,我们不能让孩子苦恼,因此我用死来解决我们间的问题。”
戴望舒把话说的很绝,但穆丽娟依然不为所动。
其实,失望从来不是一日积累成的。
在这件事上,穆丽娟的决绝超过想象,戴望舒也只好同意离婚。
戴望舒的第三个女友,名叫杨静,比他更小,足足小了21岁。
在世俗的阻挠下,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可惜,仿佛一个魔咒,他们依然没有坚持下去。
1948年,杨静爱上了一位青年,决心与戴望舒离婚。
戴望舒万般不情愿,可依然留不住一个已经爱上了别人的女子,他人生中最后这段婚姻依旧破裂了。
三、时运不济的诗人
戴望舒短暂的四十几年人生,经历了三段失败的感情。而事业上,他也常常碰壁。
诗人的伟大也许就在此,不因挫折而放弃,只留铁骨铮铮在尘世。
戴望舒是一个时运不济的诗人,他心中充满了抱负,但却不为那个时代所包容。
等到解放后,属于他的时代来临时,他又匆匆离开了世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戴望舒回到了北方,担任了出版总署。他十分喜欢这个工作,“决心改变过去的生活和创作方向”。当时他的哮喘已经更加严重,上楼梯都十分吃力。
为了恢复健康,他做了手术。在休养期间,他十分惦记《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法文翻译工作。所以为了提前出院,他决定在家治疗,并给自己打麻黄素针。
1950年,由于用量过猛,戴望舒与世长辞。
好友卞之琳在悼文中这样写道:
“望舒的忽然逝世,最令我觉得悼惜的是:他在旧社会未能把他的才能好好施展。现在正要为新社会大大施展他的才能,却忽然来不及了。“
在黑暗中行走了大半生,当光明到来,可以大展拳脚时,戴望舒却离开了人世。如果不是性格太过偏激内向,也许他这一生也不会如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