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十世纪初,法国著名发明家克雷曼·阿德就在《军事飞行》一书中,前无古人地提出了“航空母舰”这一名称和航母的初步设想。

可以说,“航空母舰”的出现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是海战从平面走向立体、从传统跃进现代的重要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设想到世界上第一艘具有直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号的出现,世界海上力量发生了从制海到制空制海相结合的革命性变化。

而随着近百年的发展,航母不但成为了现代海战中海上舰队决战的突击兵力,还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标杆,是保障国家的强国利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尽管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了,“航空母舰”海上霸主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

出于国内外不断变化的局势及中国海军发展的作战需求,发展航空母舰以捍卫国家领土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必然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中国的“航母梦”由来已久,然而,中国发展航母的道路曲折而艰辛。

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建造航母的费用极其昂贵,彼时老百姓温饱尚未解决的中国无法承担高昂的研究经费和建造经费。

同时,国内技术与航母技术水平并不匹配,百废待兴的中国只能暂时将发展中国航母这一梦想搁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瓦良格”号并非中国从国外购入的第一艘航母

中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是“辽宁号”。

而众所周知“辽宁号”的前身是“瓦良格号”,是一艘由前苏联设计的中型航母。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瓦良格”号并非中国从国外购入的第一艘航母!

早在购入“瓦良格”号之前,中国就曾向其他国家购入过三艘航母,第一艘航母其实是在海外以“撞船大王”这一称号恶名远扬的“墨尔本”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尔本”号原来是英国海军“巨人”级轻型航母的第十一艘“尊严”号,舷号R77。

与“巨人”级的前10艘航母相比,“尊严”号不但增加了飞行甲板面积以及机库装甲的厚度,还提高了载机量、排水量等参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尊严”号最初只是英国海军为了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需而建的轻型航空母舰。

为了降低成本、缩短建造周期尽早服役,英国人为“尊严”号舰体配置的钢板采用的只是商船标准,一旦结束战争,英国海军将按照计划对这艘航母进行拆解。

然而,二战结束后,澳大利亚向英国航母提出了引进意向,因此,“尊严”号不但没有被拆解,还重新开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澳大利亚的要求,英国海军为“尊严”号增加了能搭载喷气式飞机的斜角甲板与蒸汽弹射器。

改造完成时,“尊严”号的标准排水量达到1.42万吨,满载排水量有1.8万吨,能够搭载三十多架舰载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尊严”号改名“墨尔本”号,和“可怕”号一起被英国海军以83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澳大利亚。

接手的澳大利亚对“墨尔本”号十分重视,将其视为主力战舰,并特意为它配备了三个中队的战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墨尔本”号一发不可收拾的碰撞史

1957年10月28日,彼时的“墨尔本”号才刚刚抵达澳大利亚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当日,“墨尔本”号在阿德莱德港行驶时,突然与“蓝卡”号驱逐舰相撞。

虽然这次撞击“墨尔本”号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但自此“墨尔本”号却开始了其一发不可收拾的碰撞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2月10日,“墨尔本”号突然与“航海者”驱逐舰相撞,这次撞击的结果十分惨重,偌大的航母将驱逐舰拦腰切断,结果造成舰上的82名士兵无一生存还。

但这次事故责任并不在“墨尔本”号,而是由于驱逐舰舰长的失职,偏航驶入“墨尔本”号的水域,才导致两舰相撞的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没过多久,“墨尔本”号又再次与驱逐舰相撞。

1969年6月3日凌晨3点15分,在澳美两国的南海“海妖联合演习”中,“墨尔本”号将美军的“伊文思”号驱逐舰当场劈成两半。

不到两分钟,“伊文思”号的舰长就与驱逐舰的前半截舰体一起石沉大海,而舰上的273名舰员中,有73名舰员因此丧命。

巧合的是,这次事故的过错方依旧不是“墨尔本”号,由于“伊文思”号负责驾驶战舰的两名年轻军官经验不足,将战舰驶入了墨尔本航母的航道,才导致了这个悲剧。

事发突然,澳大利亚和美国只好取消了联合军演,“墨尔本”号也只能返回澳大利亚悉尼港进行检查维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墨尔本”号的撞船命运并未终止,在之后的10年,“墨尔本”号又先后与货船、客船、渡轮等相撞,发生了不少事故。

除了与其他船相撞以外,“墨尔本”号自身也事故频发,一次突发大火,一次锅炉爆炸,一次还将安在支架顶端的雷达罩丢入海里。

这艘不断惹祸的航母很快令澳大利亚人彻底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拆解“墨尔本”号,发现了两个意外的收获

1982年,虽然不断惹祸但也服役了近30年的“墨尔本”号正式退役。

澳大利亚基本拆掉了它所有的电子系统和装备,甚至将舰尾舵焊成固定角度,准备将其当作废铜烂铁卖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3月,中国造船厂通过华联船舶有限公司以150万美元的价格投标购买了这艘废弃航母,并与广东中山市拆船公司联合对其进行拆解。

得知船厂购买、拆解“墨尔本”号航母的信息后,海军装备部立即派遣下属海军装备研究所,临时抽调30多个专业人员组成考察团,火速前往船厂“参观”航母,并进行全面细致的勘测、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的研究院还未有航母相关的研究计划和项目,同时,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已实行市场经济,拆船公司必须按期完成拆船,一旦延误钢材交货,将影响公司资金回流和企业的效应利润。

因此,虽然在中山拆船公司领导和工人们的支持下,考察团的科研人员们得以进驻上舰进行科研考察,但紧张的时间期限依旧给他们的考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察团对每个舱室都进行了细节地调研和取样测绘,在记录下各种数据后,科研人员们不但摄像录制,还将基本构造和设计用图纸画出来。

对中国海军而言,这次拆解“墨尔本”号虽然不是有心之举,但实属难得的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本次考察,海军装备研究所的科研技术人员们不但对现代航母主体构造有了基本了解,还得到了两个意外的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墨尔本”号航母上拦阻索、蒸汽弹射器还未拆除

海军科研人员们发现,虽然澳大利亚军方已经将“墨尔本”号基本拆成了一艘空船,但航母上拦阻索、蒸汽弹射器等几件关键装置还未拆除。

要知道,虽然“墨尔本”号残留的装置仅有几件,但对于航空母舰这样一项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几件简单的零部件就能让许多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母拦阻索是航母上重要的拦截装置,虽然只是一根钢缆,但在舰载机着舰后,拦阻索会与尾钩完全咬合,起到吸收舰机动能、缩短降落滑行距离的作用,因此,拦阻索也被称为航母的“生命线”。

可以说,如果没有拦阻索,加速着舰的舰载机将难以安全降落,因而航母对拦阻索这一装置的要求自然也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根看似简单的钢缆,实际上是由许多不同生物纤维材料组成的精密装备。超高强度的钢丝绳与高强度纤维组合在一起,才使得拦阻索具备如此高韧性和高抗拉强度。

因此,拦阻索不但涉及了液压、机械、电气等多种高新技术,对钢缆的工艺性、韧性和强度等也有着严苛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时,中国并没有拥有自产拦阻索的技术,而具备这项技术的西方国家也不会轻易泄露原理。

因此“墨尔本”号上拦阻索的发现,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大惊喜。

更令考察团惊喜的是,在这艘废弃航母上,有专家竟然还发现比拦阻索更难建造的蒸弹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蒸汽弹射器的问世源于二战末期喷气式飞机的出现,自二战末期以来,蒸汽弹射器已经使用了半个多世纪,而近千万次的舰载机弹射起飞中,还尚未有一架舰载机因为蒸汽弹射器装置本身出事故。

因此,彼时还未发展航母的中国,对于蒸汽弹射器这项相对成熟的弹射技术,也十分渴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墨尔本”号上的蒸汽弹射器已经被完全破坏了,唯一尚存的只有部分大件构件和装备安装位置的信息。

但对于中国而言,在当时一片空白的航母研究上,蒸汽弹射器这一发现无疑为中国弹射装置奠定了技术思路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尔本”号之后,中国又先后在1997年和2000年先后斥巨资购入了苏联的基辅级航母“明斯克”号和“基辅”号。

中国多次斥巨资购入航母实船,实际上是在立足基本国情、军情和客观条件下的重要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期对航母关键配套装置的预研,是为了在引进和积累国外先进的技术的基础上,推动和实现后期自力更生研制建造国产航母的梦想。

如今,中国海军发展的势头迅猛,不但拥有“辽宁”号和“山东”号,2015年3月在江南长兴造船厂开工建造的第三艘航母第(二艘国产航母)也将在2022年问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军事专家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将来需要部署 5 至 6 艘航母。”

不错,现代战争的主力便是航空战力与导弹,而中国1.8万多千米的海岸线和47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面积也注定了中国必须发展航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发展航母,对敌对国家而言是一种威慑,同时,也有利于中国解决有争端的海洋权益,只有具备足够的战略威慑、战略应对,才能有足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航母对于中国而言,是一种能力、一种实力,更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