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厅尽头的卫生间,我脱了衣服坐在浴缸里。那是1976年,当时我7岁。我慢慢向后仰,肩膀浸入水中,腿伸直,整个身体渐渐滑进温暖的水中,突然嘎吱一声门开了,一个男人的脑袋探了进来,我马上大叫……
那是我的父亲,我当时7岁,已经可以独立洗澡,但是父母还是不放心,偶尔还会进来看看。那天父亲的脑袋探进来,我马上大叫:“不要过来!你走开!叫我妈来!”
我的童年似乎并不快乐,母亲总是忙于家务,没有时间陪我,我有两个哥哥,但他们经常取笑我,对我说“你长得真丑”,除了言语上的讽刺,他们也欺负我,而每次我向母亲求救,母亲只是叫我别理他们就好。父亲则说“这是让你变坚强,宝贝。”我不明白,为什么需要通过哥哥们的欺负让我变坚强。
12岁那年,父母离婚了,父亲生意破产,他要搬去其他州生活,而母亲自我记事以来她没有工作过,现在为了三个孩子,她开始在外工作,养家糊口。而我开始了叛逆的青春期,我在小卖部偷东西,我装作大人一样抽烟喝酒,我打扮得性感去跟大我很多岁的男人谈恋爱,撒谎更是家常便饭,我只是不知道自己是缺少爱,还是只是想长大。
我以为高中毕业后我就需要去打工了,毕竟别人在学习时我都在抽烟喝酒,然而幸运的是,有一所大学破格录取了我,虽然我成绩很差,他们却说我的论文很好,我那篇论文写的是我的母亲以及我们母女关系,里面提到虽然我对母亲不能理解我而感到愤怒,但我仍然可以感到我们母女之间的深厚感情。我依稀记得自己甚至用了“依恋”这个词。或许当时就奠定了今后的写作和研究方向吧,但当时谁知道呢。
我上了大学又毕业,交往过几个男友,前男友查尔斯甚至在大街上向我挥拳头,所幸路人帮了我一把,我才从他拳下逃走。我开始信佛、修禅、打坐,我希望寻找自己的意义。在禅院我遇到了塞耶,后来我们结婚了,我怀孕了。
当我发现自己怀上女儿,我开始忧心忡忡,我担心自己会呕吐,担心胎儿出现遗传缺陷和畸形,担心分娩过程,担心孩子的睡眠,担心孩子的小脑袋碰到桌子角。然而,zui让我担心的是有朝一日女儿长成了我的样子。我怕她的感受跟我一样凄苦,我怕她的为人跟我一样差,我怕她的自我评价和我一样低。
我做了大量母婴关系的研究,查阅学习了许多资料,我知道依恋关系分为安 全型、矛盾型和回避型,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安 全矛盾型。zui终经过成人依恋测试,却发现自己是安 全自主型的,只是有一点矛盾型掺杂在里面。
我突然如释重负,因为父母的依恋方式有75%的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依恋方式,也就是说我如果是安 全型的,女儿75%也是安 全型的。我多么希望女儿是个有安 全感,自信独立坚强勇敢的小人儿啊。
原来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差,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没有安 全感,而我母亲,在我儿时尤其是我生病时,给予我的关怀我现在都记得,她也没有那么差,她已经在她能力内给我zui好的爱,当我7岁那年在浴室喊出“叫我妈来”,其实是我对她ji大的信任,因为我觉得母亲是我的安 全岛,我才会情急之下喊出那句话。
看着现在的女儿聪明活泼,落落大方,我想自己也算是个合格的母亲吧。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坚强,我们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做得好,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也比我们想象中更牢固。放轻松点,不需要要求自己做满分母亲,你在你孩子眼中已经很好。
@夏予读书 说:上面的“我”是美国作家贝丝妮·索特曼,她把她的人生经历和多年研究学习到的母婴依恋关系相关心理学知识结合起来,写了一本书叫《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这本书详细描述了作者如何打破自己的原生家庭困局,让自己成为女儿更好的原生家庭。虽然讨论以母婴为主,其实父亲和孩子的关系也同样适用。
你会要求自己做满分母亲吗?你担心孩子长成你的样子吗?为人父母的路上有什么故事,欢迎与我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