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每个人认知不同,看待消息,或者行情的观点就不同,没有好坏,是否能够长期盈利才是核心,交易风格,没有对错。打造属于自己的交易体系,是每个股民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证券市场传来3个消息,“特效药”降价了,只要1890元/盒!分享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一:辉瑞明星抗新冠口服药医保支付价格由2300元/盒下调至1890元/盒

个人解读:是谁让他进来的?各种说法,但是进口了,应该也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目前为止,只有这款药,没有办法了,也许有效,我们不是医生,就别乱下结论。只要能够治病,价格,钱都不叫问题。

有人说,有这么神奇的药,为什么他们还有人感染?特别是这医药公司的人。这又是思维认知了,布洛芬,也不是对每个人都退烧有效,是不是它没效?真是武侠小说看多了,中毒,解毒,药物都有适用性,看介绍,这药应该是用来治重症的。

消息二:重庆调整房地产政策,自有住房用于长租可不计入套数

个人解读:地产,未来一定会复苏,但是只有结构性行情了,分化上涨,而且基数在那里了,短期再翻倍,都需要时间,别说再涨10倍了,假如真涨10倍,从5万到50万,那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但是,下跌的概率也不会很高,因为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最多就是以后的房子 ,更偏,更远。核心区域的房子,依旧还是稳定,不想多说。你家市中心的房子,跌幅明显吗?有基本面支撑的资产,在波动,崩盘面前,恢复得快,也扛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三:发改委,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个人解读:话是这样说,但是具体的策略呢?就业,还是需要企业,目前创业的欲望很低,起码我都没有想法,我认为还是炒股投资,比创业的风险小。而且,还不用操心,放那里就会上涨,不像创业,我还得处理人情世故,想一想,还是太累了。

只有收入增长,什么问题才会解决,增长点在哪儿?这么多年了,事实上,除了地产,基建,真的没有太多产业积累,所以,才会出现资金扎堆,一个行业火了,资本大量进入,很快产能过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总结

无惧调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风格不同,没有交流的意义。我认为这里就是底部区域了,虽然可能还有急跌,但不影响明年反弹,不代表短线风格的人,也同样适用。

这个市场,大多数人都是亏损,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炒股多年了,也不清楚自己交易风格,明明是短线,这个位置抄底,考虑的却是成本,不是右侧趋势,这种炒股思维,几乎告别股市了。

个人观点,不作投资依据。谢谢点赞、关注,这样下次就会第一时间收到更新了……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