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加速传播,叠加即将到来的返乡潮,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面临一场疫情防控大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面对大考,先要补齐农村地区在防疫物资供给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确保防疫用品和相关药品供应充足,最大程度维护好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当前我国防疫工作已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城乡居民对N95口罩、消毒液、酒精、抗原等防疫物资以及退烧药、感冒药等药品需求增大,此前已有部分地方出现不能及时买到防疫物资或药品的情况。农村地区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本就底子较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药品储备不多,基础设施薄弱、医务人员少、诊疗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能够用于疫情防控的资源本就非常有限。而农村老人、妇女、儿童比例高,对防疫物资和药品的需求更为迫切,但其可及性却远不及城市。从供给上看,药品、防疫物资多集中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生产,也多向城市倾斜投放。就流通而言,农村交通不够通达便利,物流渠道和人手相对不足,疫情下农村居民买药还有一些堵点。疾病不等人,若因药品、防疫物资短缺,导致发生医疗资源挤兑、重症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等问题,将给农村居民的健康和农村稳定带来巨大威胁。

事实上,近期已经有农村地区遭受一定程度的疫情冲击,一些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已经历了一波就诊高峰,也不同程度暴露出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实问题。面对“两节”返乡潮下的大规模人员流动,各地要抓好防疫物资和药品保障这件迫在眉睫的要紧事,立即行动起来,抢抓时间窗口,多打出一些提前量富余量,保证防疫物资不断供缺货,让老百姓随时能买到所需药品,以充足储备为农村“保健康、防重症”打好基础。

加快补齐农村防疫物资短板,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引导企业结合本地情况,增加各类防疫物资生产供应,打通堵点卡点,畅通配送环节。另一方面,要用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市级层面加强统筹,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拓宽物资来源;在县域内部及时调度,调有余补不足,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店等筑牢“大后方”。

在眼下不少地区普遍面临物资紧张的情况下,更需要各级政府发挥统筹的智慧,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各种资源,汇聚各方合力,切实做好农村居民尤其是重点人群的防疫物资和药品保障。比如,可以发挥农村熟人社会的优势,开展邻里互助,一些地方探索利用互联网“药品共享”的做法值得借鉴;还可以借助社会公益力量,填补部分物资空缺。从城市返乡的人们,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不妨也为左邻右舍、乡里乡亲带点药品物资。每个人贡献一份力量,守望相助,才能帮助更多农民群众尤其是脆弱群体安然度过这个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