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农业生产应用中,防治吸汁类(刺吸式口器害虫)小虫时,经常会用到噻虫嗪和噻虫胺两种成分的农药,乍一看二者十分相似,只有一字之差,这就让很多使用者和从业者产生疑惑了,不知道二者到底有何区别,使用时应该如何选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今天就详尽介绍一下这两个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和噻虫胺的关系与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从关系上二者是同族(组)亲戚,属于兄弟关系,如果排个辈分的话,按照出生(上市)时间来说噻虫嗪属于哥哥,噻虫胺属于弟弟,二者系堂兄弟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01化学分类上来说

二者都属于新烟碱杀虫剂,为第二代氯代噻唑基,主要中间体为2-氯-5-氯甲基噻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噻虫嗪为瑞士诺华(现先正达)1991年发现,1998年正式上市,2000年中国上市;噻虫胺则为日本武田(现住友化学)和拜耳共同开发,于2002年上市,2008年中国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防治虫谱上来说

二者基本一样,二者都主要用来防治农业生产中蚜虫、稻飞虱、蓟马、粉虱、跳甲等害虫,还可以用来防治地下害虫如韭蛆、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二者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作用方式上来说

都属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促进剂,亚组为4A类,都是阻断害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从而导致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防治害虫时发挥作用的方式都是通过触杀、胃毒、内吸三种方式消灭害虫,尤其是卓越的内吸活性,残效期长,杀虫谱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代谢产物上来说

噻虫嗪发挥作用被害虫吸收以后,通过一系列的转化,主要代谢产物之一为噻虫胺,草地夜蛾、小白鼠、蜚蠊及棉花、菠菜等均能将噻虫嗪代谢为噻虫胺,可以说噻虫嗪是噻虫胺的先导化合物,代谢为噻虫胺后再进一步发挥杀虫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关系上是同族兄弟,但噻虫嗪和噻虫胺还是有很多区别和不同。

1) 速效性上

噻虫胺的杀虫速效性要明显强于噻虫嗪,噻虫胺在1小时之内能看到明显的效果,而噻虫嗪往往要24小时之后,因为噻虫嗪需要先转化为噻虫胺,而噻虫胺对害虫乙酰胆碱受体的亲和力高于噻虫嗪,因此比噻虫嗪具有更高的杀虫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内吸性上

我们可以把化合物正辛醇/水中的分配比大小作为内吸性强弱的判断,数值越小内吸性越强,噻虫嗪的内吸性要强于噻虫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抗药性上

噻虫嗪比噻虫胺要高。因为噻虫嗪上市早、使用量大,害虫对噻虫嗪的抗性明显。多地监测数据表明噻虫嗪已经处于中等抗性水平,而噻虫胺还处于敏感至低等间,但局部抗性也在快速增长。

4) 蜂毒性上

噻虫胺的蜜蜂经口毒性LD50要大于噻虫嗪,对蜜蜂接触高毒,经口剧毒,蜜源作物花期禁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原药价上

根据近年来的原药变化情况噻虫胺的每吨实物售价要高于噻虫嗪3-5万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 促根壮苗上

噻虫嗪和噻虫胺都具有非常好的壮苗促根效果。根据实验对比噻虫嗪要大于噻虫胺,尤其是玉米种衣剂上,噻虫嗪的应用效果更加的明显。

具体实际使用时如何选择呢?

No.01

害虫发生初期或者提前预防施药时,建议优先选择噻虫嗪,因为它的杀虫速度慢,但是持效期较长,使用成本低,非常适合预防使用;但当虫害一旦高发期,建议以噻虫胺为主,搭配拟除虫菊酯类可以能够快速防治害虫。

No.02

处理地下害虫时,尤其是噻虫胺和噻虫嗪两种颗粒剂的选择,建议以噻虫胺为主,因为噻虫胺在土壤中不易淋溶,土壤中持效期更长。噻虫嗪由于其淋溶性较高所以在土壤中持效期较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03

花生种衣剂防虫上应主要选择噻虫胺,因其果实在地下且生育期较长,噻虫嗪淋溶性高难以防治后期蛴螬的危害,多造成荚果被啃食,容易引起药效纠纷,因此在花生等作物主要防治中后期地下害虫时不建议选择噻虫嗪。

No.04

小麦种衣剂和地上防虫时建议以噻虫嗪为主,使用上更加安全,成本更低,同时促根壮苗效果更好。

No.05

对于咀嚼式口器害虫,比如跳甲类,建议选择上应该倾向于噻虫胺搭配哒螨灵等。

No.06

防治韭蛆(黑头蛆),建议选择噻虫胺,速效性会更好,近几年被称为韭蛆的特效药,不过噻虫嗪和噻虫胺在土壤中的效果是相似的,综合来看噻虫胺会强于噻虫嗪。

使用注意事项

1) 不建议这两种杀虫剂混配使用,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建议两者交替使用,因为它们本质上是一类杀虫剂,存在交互抗性,长时间连续使用杀虫效果会下降。

2) 不建议单独使用,尤其是噻虫嗪,杀虫速效性偏慢,配合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阿维菌素等杀虫剂,速效性会更好。

3) 二者都能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蓟马、飞虱等,虽具有杀卵活性,但为了提高杀虫效果,建议搭配吡丙醚、除虫脲类杀卵效果更好。

4)吡虫啉、啶虫咪、烯啶虫胺等也不建议和噻虫胺、噻虫嗪混用,因为他们都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方式相似。

5)所有新烟碱类对蜜蜂和家蚕高毒,蜜源植物花期和桑园、蚕室附近禁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的代谢研究进展

2. 8个烟碱类杀虫剂生物活性比较研究

3. 山东省不同地区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检测及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

4. 20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杀卵活性

5. 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