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迹里,读懂东台

岁月的痕迹

文明的见证

访古探幽

时光流逝、岁月留痕

历史与现实重叠

循着曾有的足迹

拼凑出最初的容颜

踏访历史古迹

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1.冯道立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道立宅位于东台市时堰镇北堂巷,是清代著名水利学家冯道立的出生地和长期生活之处,务本堂水龙会所于清道光十六年创办,现归并于冯道立故居,是当时江苏省唯一民间消防设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道立一生追求科学文明,清廉秉直,爱国爱民。当时,江淮一带连年水灾,人民深受其害,冯道立绝意仕途,发愤专攻水利,为民治理水患,百姓赞扬他有"大禹之风"。

追溯到道光初年,范公堤以东一带开辟了不少盐场,当时装盐均用蒲包,用量较大,时堰集镇处处皆是蒲堆。"时堰十景"中有"蒲岭临云"一景之说,可见蒲堆之壮观。蒲燃点低,时常引起火灾,祸及草房、蒲堆,百姓遭受损失很大。鉴于此情,冯道立关心民众,以本人为主体,自捐二千,同时发起倡议,向各地来时堰采购蒲包的商贾劝募助资,兴办起务本堂水龙会所。务本堂水龙会所的兴办,遏制了时堰一带的火灾隐患,稳定了蒲包编织业,支持了盐业生产,对繁荣和振兴当地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应用,冯道立宅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历史。然而,当年赴汤蹈火的几架水龙虽历尽人间沧桑,肢体锈迹斑斑,至今仍雄风依旧,冯道立的治水理论在如今的水利学界也依然熠熠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东台人俗称老电厂,位于东台城玉带桥南,其旧址经修缮后,1995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重点文保单位,是东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17年著名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出于对母亲家乡的感情,来东台独资收购濒临倒闭的荣泰电气公司,并改称为"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台电力起步较早,但规模微小。早在民国初年的1913年,上海人姚祥堂即在东台招股5万元筹建"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虽经两年的筹划,后因管理不善,濒临倒闭,终未发电。张謇的祖母吴氏和母亲金氏均是东台人,家族与东台有着割舍不断的桑梓情结。他收购电厂后,并增加和充实技术人员于当年年底发电,每天晚上6点送电,9点打烊。从此给台城黑夜送来了光明。

随着时代的更迭和战乱影响,电厂也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1938年1月,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接管,由县商会资助,更名为"东台电厂"。抗日战争期间,电厂多次躲过日军轰炸,每当得知伪军清乡和日军扫荡轰炸时,电厂都提前拉出长短不一的"呜一呜、呜嘟"的汽笛警报声,提醒人们及早躲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厂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对于东台而言,张謇就是一个难得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坐标,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建成张謇纪念馆,体现东台人民对张謇的怀念和敬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鲍氏大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氏大楼,坐落在安丰古街王家巷内,是一座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巍然挺立的徽式古建筑,布局井然,雕饰质朴,风格独特。1995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氏大楼为安丰场著名徽商鲍志远建造,建于清道光年间。鲍志远嘉庆年间来到安丰经营盐业,开办钱庄。他诚信经营,乐善好施,成就了一段佳话。到清朝末年,鲍氏在安丰的房产大小达300余间,同时又在富安建造房屋数十间经营典当业。

由于鲍氏一族定居安丰,带动了曹、杨、郭、顾四大商人到安丰定居、经商,加上地方开明地主朱氏迁居安丰,加速了安丰的繁荣,丰发展成为串场河沿线一座重要的商贸集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年已久的罗砖,风韵犹存的雕刻,让人们依稀可见当年各地客商一路风尘的岁月,一身坎坷的辉煌。留给历史和后人的,是一种致富的愿景,一种创业的精神,一种建筑的文化,以及安丰本土对四方客商的关爱和赤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