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1月8日开始,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这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进行的科学决择,这是三年来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胜利,更是一个全新的开端。“乙类乙管”是科学精准高效地防控,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开不管。

分类管理一直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基本策略。对于传染病要进行科学分类,对不同阶段进行综合研判后实施相应防控措施,当下,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基础等因素,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就属于正常防控措施调整。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改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更多着眼的是其致病特性,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与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及发展是相适应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我们仍然面临着抗压能力与发展韧性的双重考验,仍然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

保健康,每个人都要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乙类乙管”意味着公共资源向重症、急症等人群倾斜,让急需治疗人群得到有效治疗。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就是要担负起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保持戴口罩、勤洗手等卫生习惯,在疫情流行期间筑牢个人防护的篱笆,不让病毒侵害我们的身体,不给家人增添负担。同时,我们也要为他人着想,能不占用就不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让急需治疗的危重症人群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时下,随着复工复产脚步的加快,消费热进一步释放,社会活力进一步增强,流动性进一步加强,“双节”将成为人员大流动的重要节点。值此之时,防控意识尤其不能放松,思想上的弦要绷紧,不是层层加码,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科学精准防控。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减少病毒给大家带来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