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未来的常州,将是一个‘既有产业高原、又有创新高峰,既有青山绿水、又有净美人居,既有现代都市、又有田园诗意,既有乡愁古韵、又有文明新风’的现代化常州!”12月29日,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接受现代快报等媒体采访时,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常州图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常州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陈金虎说,常州将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千方百计把发展之“势”转化为发展之“能”,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
△常州城市地标文化广场
打造“新能源之都”,实现“两个超万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常州最厚实的家底和最鲜明的底色,常州乘势而上打造“新能源之都”,正迎来发展最好的“时与势”。
△江南环球港
陈金虎介绍,作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和乡镇企业发起地,常州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全、韧性好、开放程度高,工业规模总量突破两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8%,智能制造装备、新型碳材料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为建设“新能源之都”打下了坚实基础。
△常州港码头
同时,常州拥有完整的产业生态,构建起“发储送用”产业闭环。
△理想汽车生产线
“我们有着领跑赛道的先发优势。”陈金虎表示,常州拥有最优质的企业集群,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中有四家布局常州;新能源整车北有“梦想”南有“理想”;天合光能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领航者,万帮新能源是全国最大的民营充电设施运营商等。动力电池领域拥有相关专利位居全国第一,龙城实验室、中科院长三角物理中心、天目湖储能研究院等研发平台,提供最强劲的科创动力。
△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
常州先后出台产业“20条”、创新“30条”支持政策,建设了10万套人才公寓,着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陈金虎表示,明年开春第一会,还将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大会,出台支持新能源产业的硬核政策,全力营造支持最强、服务最优、保障最好的发展氛围。
△亿晶光电
常州已绘制了新能源之都产业蓝图,目标就是实现“两个超万亿”。“到2025年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加快建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陈金虎说。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明确,要推动江苏全面迈入绿色低碳发展“快车道”。常州北枕长江,南接天目山余脉,东临太湖,西靠茅山,自然地理区位独特和生态环境禀赋良好,在建设美丽江苏、实现绿色发展上大有作为。
△“两湖”创新区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绿色要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近年来,我们狠抓生态环境保护,新时代十年经济总量增长一倍、PM2.5下降一半,环境质量实现明显好转。我们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全力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陈金虎表示。
△省庄河生态廊道全景
据悉,常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的目标任务,专门出台了《关于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的实施意见》,探索符合常州特点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陈金虎介绍,常州全力开展“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整治提升企业6000家以上、腾退土地空间2万亩以上、低效用地再开发10万亩,有效激活用地存量、拓展生态容量、提高亩均产量、控制风险变量、提升科技含量。
△太湖湾
同时,常州全域推动环境质量提升,全面打响生态绿城品牌,发挥“一江一河四湖五山”禀赋优势,加快建设大运河和长江国家生态文化公园,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无废城市”,打通“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擦亮生态绿城品牌。
打造共同富裕、文明向善的现代化常州
陈金虎表示,在迈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常州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打造共同富裕、文明向善的现代化常州。
△常有善育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2022年,常州全年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00所,竣工44所,增加学位3.7万个,学位资源紧张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2022年,常州人均期望寿命达83.14岁,常州被评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十强城市。
△老小区加装电梯
百姓安居才能乐业。2022年,常州共完成9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居民约6.8万户;三个“大板房”异地安置房建设项目顺利完工,春节前后居民们将能搬进新家。
△常有优学
常州将重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所盼”为攻坚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全力做好“一老一幼”、医疗教育、安居保障等群众最牵挂、最期盼、最关注的事,全面打响“常有善育”“常有优学”“常有健康”“常有颐养”“常有安居”“常有众扶”等6张民生名片,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两湖”创新区
中国式现代化常州图景正徐徐展开
刚刚结束的常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全力以赴提能级,阔步迈进万亿之城”的号角已经吹响。陈金虎表示,常州将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充分释放产业振兴之势、能级跃升之势、区位质变之势、政通人和之势,千方百计把发展之“势”转化为发展之“能”,全方位提升产业创新能级、交通枢纽能级、城市载体能级、发展环境能级,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畅达的交通网络
站在新起点上,陈金虎展望,未来的常州,将是一个“既有产业高原、又有创新高峰,既有青山绿水、又有净美人居,既有现代都市、又有田园诗意,既有乡愁古韵、又有文明新风”的现代化常州!
现代快报+记者 李梦雅 葛小林 张敏/文 赵杰 张治纲 邹嘉丞/摄
(部分图片由常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