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几乎每8个人中就有一位精神障碍患者。

据《2022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已成为人类第二大杀手,也成为我国第二大精神疾病。”长沙市十六届人大代表潘静表示,心理治疗是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之一,无论是作为单独治疗方式还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治疗,它都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精神疾病患者一般治疗周期较长,费用高,精神类药物贵,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目前精神疾病的药品部分已经纳入医保目录,但我国很多地区的心理治疗仍不在医保范围内,导致心理疾病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缺乏有效的其他心理治疗方式。”潘静说。

此外,当前精神疾病的界定、治疗和用药等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形成标准统一的诊疗流程,而社会机构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乱象严重,没有统一收费标准,收费高者每小时可达到两三千元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使部分市民分不清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导致很多心理患者难以获得专业的心理治疗。”潘静建议,完善心理服务体系,统一心理疾病界定和诊疗标准,以及报销比例,尽早把心理治疗服务纳入医保目录,完善心理疾病的社会保障。

“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应制定透明合理的服务价格和标准服务流程。”潘静说,因心理治疗具有高人力资本投入的特点,而医保基金支付的价格应在老百姓可承受的范围,“并且需大力支持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的专业发展。心理治疗属于临床心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基层完善心理服务网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也很重要。”潘静建议,如社区医院缺乏专业人员,可引用辖区的医疗机构和社会机构的专业人才开展服务。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