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疫情非常严峻,各地虽然已经渡过高峰,但是重症死亡高峰随之而来。我们现在无法确定有多少死亡发生,但数字一点都不低是可以预计的。目前的时刻之下,我们非常需要对未来重新获得信心,那么信心从何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在生病的时候很难乐观,这是常态的。所以,第一步,依然是确保主要人群的基本健康。第一波疫情过峰后,最为关键的是会不会在主要人群整体免疫力虚弱的时候紧接着发生第二波疫情乃至第三波疫情,我们如何对之后的疫情进行控制来避免大量重复感染造成的劳动力缺口和更为长期的健康风险?

因此,个人认为,在之后政府依然应该行动起来,去约束之后可能的反复感染问题,为人群的身体恢复、医疗系统的缓和以及新型技术的投产与运用争取更多的时间。在过峰后,政府还是应该继续维持对疫情的基本监控,并及时进行核酸、查验、隔离等行动,以此压低感染曲线,让更多的人身体能够尽快恢复,也尽可能去减少劳动力损失,鼓励社会经济的恢复与正常运行。面对具备强有力的免疫突破能力的新变种,我们是不能不去控制的,比如现在的XBB.1.5变种就很可能需要更多的办法进行控制和处理。政府、社区仍然要重新参与进来,协助医疗系统渡过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新疫苗也应该加快接种工作,不要再等六个月,可能要按照国际上常见的三个月间隔进行接种效果会更好,对于0.5-3岁幼儿的疫苗接种也需要放宽。同时,一些新技术,比如特效药以及阻断剂等,也要更多地投入到运用中。目前比较有可靠数据的是重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鼻用喷雾剂(F61鼻用喷雾剂)、VV116型药物、HY3000阻断剂和Sa55+58抗体组合等,这些新型医药疫苗技术的运用,也会是恢复控制能力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能控制好重复感染的风险,那么明年的经济恢复速度就会比较乐观。

在恢复一定控制、规避疫情风险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经济重新复苏。应该说,经济复苏的环境特别是国际环境是不利的,并且很多经济问题并不是因为防疫而出现,而是一种周期的结果。因此,要恢复经济,还需要继续发力。中国的好处在于,动态清零的三年中很多政策工具还没有动用,因此现在使用的空间相对较大,这是其一。其二是中国重新开放国门和出入境后,有利于重新塑造一个中国为主体的地区级别的秩序,在国际化的同时拓展市场乃至定义市场,这些确实是动态清零期间难以实现的,现在会有一定的新机会。

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经济复苏必须是看得见的,如果人们在承受疫情痛苦后经济仍然受到严重制约,那么社会信心的动摇将会非常剧烈。笔者倾向于认为,明年的经济应该可以谨慎乐观,前提还是控制住疫情带来的深度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还有外部风险,特别是来自于美国的地缘政治压力。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被定位为事关美国霸权持护的战略级别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可能通过谈判去改变美国的对华态度,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真正去争取我们想要的战略态势。但是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很可能继续在台湾问题上发力,因此明年的地缘斗争依然不会逊色于今年,甚至可能进一步严峻。我们需要做好更多的准备,去化解外部的威胁,甚至有必要进行一些最坏的打算,这样才可能会避免最坏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部风险也会有很多其他的,包括明年国际经济形势可能的恶化、美国等国针对中国海外利益进行的破坏,以及一系列地缘政治上的黑天鹅事件的出现。这几年的世界必然是不太平的,能否有效遏制外部风险,也是中国获得信心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未来挑战还很多,不确定性还不小,因此要重拾信心也绝非易事。但是,政府更多的作为还是有助于社会恢复信心的,一些做法仍然值得重新捡起来。之后,形势还是会好一些,但控制始终是需要的。

最困难的日子终究会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