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黑暗混乱的时期,“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5个非汉民族,他们从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135年的时间里共建立了16个政权,这其中就有羯族人创建的后赵。羯族人凶狠残暴,最终落得灭族的下场,这也是历史上唯一被彻底灭亡的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大多数史料记载,“羯族”起源于上党武乡“羯室”,是中国古代南匈奴的一个分支,所以,“羯族”也常被认为是匈奴人。但是,经过史学家多年的研究考证发现,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羯族并不是匈奴,它只是被匈奴統治的一个民族或者一个部落。

匈奴最强盛时期,领土远到今天中亚河姆河、锡尔河之间,中亚当时有石国、康居、大小曹、史国等,他们称勇士为“柘支”、“赭时”或“柘羯”。匈奴攻打中亚时,俘虏了一批柘羯人,并把他们集中安排到了上党武乡的某个地方生活,因此,这个地方就被称为“羯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匈奴人和“羯族”人的体貌特征相差很大,古代匈奴人的样貌与汉人、蒙古人相似,匈奴征服西域前,生活在西域的是高加索人,他们是白种人,“深目、高鼻、多鬚”。在《晋书‧石季龙载记》中记载的羯族人就是眼窝深陷、高耸鼻梁和络腮大胡子,与黄种人的匈奴人完全不同,所以说羯族不是匈奴。

不仅如此,羯族人说的语言也不是匈奴语。严格说来,他们是来自中亚的羯人,被匈奴俘虏来到东方,聚居在上党武乡,并且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羯族,就必然要提到一个人,是他促使羯族的崛起和兴盛,他就是羯族传奇领袖石勒。石勒的一生是从奴隶到皇帝的华丽转变。

石勒的身世极为坎坷,他原本并不姓石,从小被卖为奴隶,后来带着一些羯族奴隶逃到了西晋,被西晋人汲桑收留。汲桑知道他们来自西域的石国(今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意思是石头城),所以就給这批羯人取石为姓。

石勒不识字,但是他非常聪明。他听说南匈奴刘渊正在创建汉政权,就带着手下的羯人投奔了刘渊。石勒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刘汉政权的江山一大半是石勒打下來的。刘渊死后,刘曜继位,为了笼络石勒,刘曜封石勒为太宰、大将军,加九锡,并且加封七郡(石勒原有二十郡),此时,石勒的地位和待遇相当于东汉末年的曹操。

但是石勒并不满足这些虚名和赏赐,他想称帝。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石勒宣布他所管辖的二十四郡、二十九万户独立,成立赵国。后代史学家为了区分把刘曜的赵国称为前赵,石勒的赵国称为后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勒虽然目不识丁,但他常命人给他读《春秋》、《史记》及《汉书》等史书,每当他听完一件史实时,就会作出一些评论,居然跟古书上的评论差不多,可见他的确聪慧过人。他效仿汉赵双轨政治制度模式,以汉人的传统管理汉人,以胡人的传统管理其他非汉民族。

石勒称帝后把国都从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迁往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后来石勒的后赵灭掉了刘曜的汉赵,几乎統一了北方地区。

石勒信佛,他非常崇信西域高僧佛图澄,在佛图澄的一再劝说之下,石勒残暴好杀的性格收敛了不少。他曾修书遣使赴东晋,有意跟东晋休兵,但东晋烧了石勒的书信。

东晋咸和八年(333年),石勒去世,帝位最后落到了手握重兵的石虎手里。石虎是石勒的养子,有时两人也以兄弟相称。石勒曾将以羯人及其他胡族组成的青年禁卫军交給石虎统率,在石勒打江山的过程中,石虎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他深得石勒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虎比石勒更残暴,他连太子石邃都杀。他不恤民力、劳民伤财大修宫殿,造成百姓民不聊生。石虎死后,后赵国内陷入混乱局面,石虎的养子,汉人冉闵起兵造反,凡是具有羯族样貌特征的人都被杀死,据说杀了二十多万人。后赵从此灭亡,羯族被赶尽杀绝,落得了灭族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