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资深研究助理马德森(Jens Koed Madsen)认为,"假新闻"不仅仅是用户心理学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交网络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交媒体上,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比真实新闻快得多。假新闻往往使用情绪化的、骇人听闻的语言,尽管这些虚假信息有时非常荒诞,但显得"有趣",致使本来不信的人也会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交网络的结构与运作机制为假新闻快速传播创造了条件。例如:美国脸书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在脸书上人们往往会接触到与自己所持观点相似的观点,尽管如此,脸书的算法还会进一步过滤掉5%-8%的“异见”。

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微软研究院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美国人在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上浏览的文章,通常比他们在自己最喜欢的新闻网站上看到的文章倾向性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享”和“吸引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是社交媒体的设计核心。为此,一些促使用户不断浏览和分享的功能被开发出来,导致假新闻在很多情况下传播更加迅速。

疫情期间,很多人居家办公或是生病在家,有了更多地时间花在刷短视频、刷微博、刷微信朋友圈……这种“无聊”进一步加剧了“虚假新闻”的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