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括号内数字为该文章发表期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括号内数字为该文章发表期号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专栏

MARXIST SOCIOLOGY

张佩国

民间意识形态的象征支配

——迈向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解释(1)

中国特色劳工与劳动力市场研究

朱斌

稳定化与结构化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变化(2006—2017)(2)

梁萌、李坤希、冯雪

资本之矛与劳工之盾

——我国家政工情感劳动的本土化模式研究(2)

黎熙元、刘兴花

嵌入的多样性

——中国与日、新、韩三国跨国劳务合作网络比较(2)

中国特色住房治理体系建设

朱亚鹏、孙小梅

重新理解中国住房模式:基于深圳住房发展的案例研究(3)

马秀莲、韩君实

中国住房体系的代际和户籍分层及影响机制

——基于CHF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3)

李国庆、钟庭军

中国住房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社会效应(4)

王晓毅、阿妮尔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特色乡村振兴:制度优势与行动路径(5)

宋林飞

全球社会学理论的新视角

——兼论中国应对世界大变局的战略思考(6)

MONOGRAPHIC STUDY

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

叶敬忠

农政问题:概念演进与理论发展(1)

焦思琪、王春光

农村多元医疗体系的型构基础与逻辑研究(1)

王欧

家庭化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转型(1)

平台经济与平台治理

邵占鹏、甄志宏

全视监控下网商价格竞争的形塑机制(3)

吕鹏、周旅军、范晓光

平台治理场域与社会学参与(3)

高等教育的社会影响

巫锡炜、曹增栋、武翰涛

高等教育扩张与小家庭崛起

——来自大学扩招政策的证据(3)

李荷、郑印皙

难以逾越的高墙:韩国的高校分层与就业机会不平等(3)

算法、数字社会与数字治理

赵璐

算法实践的社会建构

——以某信息分发平台为例(4)

单勇

数字平台与犯罪治理转型(4)

照顾体系与生育、养育研究

马春华

去家庭化和儿童非正规照顾:欧洲跨国比较研究(4)

钟晓慧、彭铭刚

养老还是养小:中国家庭照料赤字下的代际分配(4)

工作与劳动研究

郑路、刘梦玲、陈宗仕

“权力”视角下的工作场所侵害

——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5)

贾文娟、颜文茜

认知劳动与数据标注中的劳动控制

——以N人工智能公司为例(5)

社会理论研究

肖文明

作为道德机构的家庭:涂尔干论家庭(5)

凌鹏

情理的“单一维度”与“综合维度”

——从诬告案件看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多层情理结构(5)

王道勇

社会合作何以可能

——集体利益论与集体意识论的理论分析与现实融合(5)

社会研究方法

夏传玲

序值在定量经验研究中的应用(6)

许琪、王金水、吴愈晓

理论驱动还是方法驱动?

——年龄—时期—世代分析的最新进展(6)

平台经济研究

黄冬娅、杜楠楠

平台企业政府事务部门专门化与政企关系发展

——基于国家制度环境的分析(6)

陈龙

两个世界与双重身份

——数字经济时代的平台劳动过程与劳动关系(6)

企业与市场研究

庄家炽、李国武、乔天宇

证券分析师预测与上市公司股票溢价

——社会认可视角的解释(6)

魏海涛

关系类型、交易方式与中国建筑业劳动力市场构建(6)

论文

PAPER

杜月

神圣个体:从涂尔干到戈夫曼(1)

向静林、欧阳璇宇、艾云

金融治理波动的过程和机制

——一个三层分析框架(1)

侯利文、文军

科层为体、自治为用:居委会主动行政化的内生逻辑

——以苏南地区宜街为例(1)

高海燕、王鹏、谭康荣

中国民众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年龄—时期—世代效应的分析(1)

周扬

工作流动轨迹与地位获得过程:一个序列分析模型研究(1)

张文琪、朱志勇

责任制考试、通过仪式抑或学术仪式?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的意义建构(1)

郑作彧

时间的系统构成

——卢曼社会系统理论中的时间概念(2)

洪岩璧、曾迪洋、沈纪

自选择还是情境分层?

——一项健康不平等的准实验研究(2)

张樹沁、邱泽奇

乡村电商何以成功?

——技术红利兑现机制的社会学分析(2)

池上新

制度抑或文化:中国患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变趋势(2)

叶锦涛

复读与高等教育获得不平等(2)

刘江、顾东辉

“约束—内化”vs.反思性实践认知

——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与留职意愿关系研究(2)

穆学英、崔璨、崔军茹

空间机会结构视角下的住房分化

——基于中国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实证研究(2)

马丹

性别观念变迁的微观逻辑

——以跟车卡嫂的劳动实践为例(3)

王广州

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研究(3)

徐宗阳

农民行动的观念基础

——以一个公司型农场的作物失窃事件为例(3)

陈云松

观念的“割席”

——当代中国互联网空间的群内区隔(4)

陈阿江、罗亚娟

机会结构与环境污染风险企业迁移

——一个环境社会学的分析框架(4)

何健、张凤翥

“距离”:格奥尔格·齐美尔的社会理论之眼(4)

富晓星、刘上

层级文化互动:一个志愿组织的生命史(4)

郭年顺

打开民营企业创业“黑箱”:工业体系和嵌入式创业者(4)

周涛、高馨、罗家德

社会计算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5)

石磊

中国代际社会流动的变迁

——基于多重机制的分析(5)

李晓光、郭小弦

个体社会资本在下降吗?

——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变迁趋势分析(5)

蒙克、曾极麟

天命观下中国早期家产官僚制的形成(5)

李祖佩、钟涨宝

项目动员:“统合化”背景下的县域政府治理(6)

赵一红、聂倩

供需与结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构的逻辑

——基于六城市养老机构的实证调查(6)

陈满琪

相貌价值观对婚姻质量的影响

——基于2017年中国社会心态数据的分析(6)

王翔

“去精英化”抑或“再精英化”

——“压力分摊”下人民陪审员选任的实践逻辑(6)

研究述评

郭伟和

在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

——对西方社会工作两种实践模式及其认识论基础的评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