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良 戏剧人物

文|张震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现代画坛早期以画人物为主,并在日后成为一代大师的有两人,一个是丰子恺,另一个是关良

关良广东番禺人,生于1900年,以画戏曲人物名世,17岁赴日本学习油画,是中国较早一批跨出国门学习西方绘画的先行者。26岁参加北伐战争,在北伐军政治部任艺术股长,政治部副主任是郭沫若,从那时起他俩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关良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关良先后在上海、广东、昆明、重庆等地教授美术,培养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中国美术中坚力量的画家。

关良 沙家浜

关良为人随和,属于好好先生,爱和学生打成一片,课余常和学生一起喝酒,许多学生都在回忆文章中说:跟关老师学习,酒量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画艺增长的速度。

关良 戏剧人物

关良从小爱画画,有笔时就埋头纸上,无笔时就树枝当笔。

幼年时他也学过胡琴,还专门拜师学老生。老生又叫须生,须指胡须,就是要挂胡子。

关良 火焰山

京戏中《击鼓骂曹》的祢衡,《空城计》的诸葛亮都是须生,关良也画了一辈子祢衡和孔明。

关良 空城计

在日本期间,关良很难找到胡琴,于是他改学提琴。刚学,拉的刺耳,房东受不了,赶他走。无奈他只能到附近的坟地里拉,有时夜里琴瘾上来,就悄悄翻窗溜进坟地,坐在“土馒头”上一拉一夜。

关良一生都拿这件事当笑话,总是乐呵呵地说:拉给鬼听。

在日本学习油画,当时写实绘画风行,可关良却迷恋凡•高、高更。他画写实,画什么不像什么,越画越没有兴趣,越画越没有信心。

关良《牧牛》,油彩、画布,55x67cm,1965

后来,关良对临摹总持怀疑态度,晚年常说:不是吃什么就长什么,今天吃一块羊肉,明天身上就能长出一块羊肉?有时,听者面面相觑时,他便会补充:临摹也需要,但更要食古而化,食洋而化。

关良 德国风景

其实,关良的画的确是食古而化,食洋而化,他从古入手,从洋入手,用一种独特的中西结合的方法,自成一家。他的画既有西洋的笔触和抽象,又有中国神韵和味道。

关良 云海图

齐白石非常欣赏关良,齐白石喜欢其中有一个很好玩的原因:他早年画过林黛玉,林黛玉扛一把锄头,锄头画的特大特壮,齐白石的好友陈师曾看到后,就说:这是葬花的锄头?是乡下人粪锄!你笔下出丑相了。齐白石最听陈师曾话,吓的他一辈子没敢再画。

关良 黛玉葬花

齐白石也爱听戏,见到关良的戏曲人物更是喜爱,他称关良的画是纸上活物,是创新,自创一派——关良派。

在齐白石的支持下,1956年关良在北京举办了一次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第一个个人画展,在画展上郭沫若又一次赞扬关良:小巧可人,幽默耐读,天真烂漫,耐人寻味。

关良 花鼓图

关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已经非常独树一帜,美术界称他是继齐白石、黄宾虹之后在笔墨上最为精彩的,可这句话还没有完全没落地,中国便进入了“怪胎时期”,中国文化也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灾难时期。

关良的写意,关良在纸上的喜怒悲乐,以及隐喻和讽刺,自然受到了冷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打入了冷宫。

关良 打虎图

文革期间他同样饱受磨难,红卫兵指着他大骂:睁开你的狗眼看看!你画的是什么狗屁东西,连个形都不准还敢称画家

抄家时,他眼含泪水,把数以千计的画作浸泡在水桶里,用木棍捣烂,自己端着水桶倒进沟里。

关良 史塔尔桑教堂

文革后期,关良经常和林风眠在一起,两个人都不能画画了,他便拉着林风眠去听戏,那时戏院里永远上演着八个样板戏。

两个古稀老人常常趁着夜色,悄悄溜进戏院,用一段段唱腔来慰藉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

关良 戏剧人物

林风眠也渐渐爱上了戏,并和关良一起谈戏、画戏,两位大师常常在昏暗的灯光中,躲在观众最后,掏出纸和笔,对着舞台上偷偷摸摸地一笔一划地画着。仅管如此,许多画稿仍会被造反派搜走,撕毁。

关良 三岔口

从1976年到1986年,岁月只给关良留了10年,晚年中,他依然热迷着戏曲人物画,几乎天天是《三岔口》、《空城记》、《让徐州》和《打渔杀家》,他笔墨变得越来越率真,越来越自然和古拙,老辣和成熟,人物也更加传神、更加生动,更加具有东方幽默和中国趣味。

关良 打渔杀家

关良的戏曲人物画,看似稚和拙,但稚中却藏老辣,拙中透着天趣,他是稚中见苍,拙中见巧,见大智,见大勇。

关良 百花齐放

他笔下的人物,在脱净了市井油滑的同时,赋予了清爽素朴和深沉健朴,他是借中国戏曲人物之躯,来表现中国笔墨的博大精深和中国笔墨的无穷趣味。

关良 拾玉镯

关良的好朋友,著名画家刘海粟曾这样评价他:关良的画形简意赅,元气淋漓,富有东方情调,达到了不可模仿的曼妙高浑境界,他的画动静相生,独一无二,格局博大,是民族艺术的瑰宝。

关良 东郭先生受教图

关良的画可以这么说,他深得中国画天真淡然、简洁明快、天韵流溢之要,开创立了中国戏曲人物画的流派,开辟了一代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