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内地通关的日子越来越近,相关方面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西九龙的高铁也要准备开往内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发车啦~

港铁过境铁路总管张志强今日(12月30日)出席一个电台节目指,港铁表示,正准备恢复前往边境的铁路和高铁服务。

高铁方面已和内地方面协议,列车由下周二起将按时间表到内地,让系统和车长在正式通关前熟悉运作,部署在通关前三日,让市民购买高铁车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九龙高铁站昨晚灯火通明。

港铁过境铁路总管张志强: “我们复运前的三日起可以卖票,视乎政府何时公布通关,我们届时会作出相应公布,让大家知道购票安排如何。网上购票或到车站买也可以,我们三日前会重开车站让乘客来买票。限额上有两方面,一是因高铁实名制,要视乎班次和名额上乘客买的状况,亦要配合政府实际上开关是否有限额,这方面我们会与政府紧密联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又指,东铁线在疫情前早上繁忙时间,本地人流与过境乘客并不重叠,相信不会影响上班市民,而转用新时间表及九卡车后客运,量并没有减少,有信心通关后可以应付客量需求。

码头的海关人员也准备好了

继西九高铁及罗湖口岸后,中港澳客轮码头的海关人员亦正加紧准备,包括清关演练及人员培训等,确保通关运作畅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澳客轮码头海关人员正为通关加紧准备。

海关副关长(管制及执法)陈子达及助理关长(边境及港口)吴洁贞昨日(12月29日)亦启动通关协调指挥中心,亲身坐阵带领前线海关人员,为通关准备及协调通关初期的工作,让香港与各类跨境往来活动逐步有序重拾正常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洁贞表示,香港大部分口岸停运超过三年,现正进行一连串准备工作。她指,香港海关于各口岸连同机场在2019年每日可处理80多万人次,相信未来都可处理有关数量。

口罩令啥时候取消?

香港多数防疫措施已经松绑,不过由于疫情还未回落,加上冬季流感高峰期仍未撤销“口罩令”,那香港什么时候会取消“口罩令”呢?

政府专家顾问刘宇隆指出:“室外通风量很大的地方,过了冬天看看疫情如何,我们就可以考虑过年,也就是是春节、中国年后,考虑再逐步放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认为口罩令至少要在今个冬季维持,当气温回升至20度才考虑放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国勇在接受传媒访问称,目前社会混合免疫力不足,加上疫苗诱导的免疫力减弱,尤其是长者及长期病患者免疫力较弱,形容在冬天开放较为危险,担心未来几个月医疗系统负担沉重,防疫措施待夏天先全面放宽才是正确、最稳妥的做法。

不过,袁国勇指出,由于83%港人已接种三剂新冠疫苗,加上估计有七成人口曾感染,相信即使病毒会继续变种,这些人再感染后只会像感染普通伤风、感冒病毒一样。

高风险人群要小心

新的防疫政策下,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可以照常上班,这样一来社区传播的风险就增加了——

葵芳的一间安老院,12月28日有一名外劳确诊,四名职员列为密切接触者,原本要检疫五5日,但因政府取消检疫令,所以他们可以照常上班,员工们很担心会感染院友,在加强防护的同时,一日做三次快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老院负责人高菁菁说:“同事自己知道是密切接触者,其实会加倍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加倍做好防护措施,比起在不知情下受感染,风险安全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老院外劳员工刘国琼称:“做(护理)的时候面罩全部做好,才接触长者。喂食不会凑太近,平时会跟老人家聊天,现在少聊,离远一些。”

有专家认为,现时社区传播风险增加,院舍做不到闭环管理,病毒入侵是不可改变的现实,其他企业要自行评估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称:“快速抗原测试的敏感度有限,很多时要经过一两日重复测试,才有机会找到阳性,但期间会产生传播要小心。如果有呼吸道或可疑病症要避免上班,如果你的企业,是特别容易接触高风险人群,要特别小心,自己厘定让不让员工上班的政策。”

香港市民:要监管自己

昨日也是放宽防疫政策的首日→《直击 | 香港放宽防疫措施首日!市民:“好像回到疫情前那样!”》

现在不用打针也可以入戏院看戏、到餐厅吃饭,戏院入场位置的“疫苗通行证”扫瞄器也拆走了,茶餐厅“搭枱”再现,市民习不习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范先生指出:“取消了较担心,因为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打针上来。”

而冯女士则说:“放宽没有问题,每人要做好自己,要注意个人卫生,不是指放宽你,而是要监管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昨日称:“对新冠这个病市民多了认识,大家都较熟悉如何处理。我觉得是时候转变,由政府管控,转化将检疫或预防的病毒感染,无论是责任或权力都交给市民。病有没有症状?是否需要求医?放假或请假,由市民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