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问题咨询,预约挂号,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圳维明生中医馆” 

黄疸的中医分型为阳黄、阴黄以及急黄,在中医上黄疸属于湿热郁结、熏蒸肌肤所导致皮肤发黄的疾病。从西医角度来看属于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血清胆红素升高,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

 一、阳黄:

1、热重于湿:患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且黄色鲜明,还可以伴发热、口渴、腹部胀满、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结,以及舌苔黄腻、脉象弦数等症状。热重于湿的黄疸患者,中医多以清热利湿和通下为主要的治疗原则。

2、湿重于热:该证型的患者皮肤出现黄色不如热重于湿的患者黄色鲜明,但患者会出现头重、身困、胸闷脘痞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大便不成形、脉象濡数等症状。中医的治法是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二、阴黄:

1、寒湿阻遏:患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黄色晦暗,甚至如烟熏般,还可伴有脘腹痞胀、食欲不振、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脉濡缓等症状。中医的治法是以温中化湿、健脾和胃为主。

2、脾虚血亏:患者常见的症状除皮肤、巩膜黄染外,还有皮肤晦暗、无光泽,同时伴有肢体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等。中医的治法是健脾温中、补养气血。

  三、急黄:

患者黄疸急性发作,主要是因为温热毒邪比较严重,可表现为苔黄腻、高热、口渴、腹胀、神昏谵语 、烦躁抽搐、便血等症状。该证型的患者在临床上常会伴有急性、亚急性肝坏死以及化脓性胆管炎等,主要治疗的原则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

如果患者出现黄疸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治疗。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需戒烟、戒酒,调整饮食结构,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过多油腻、生冷的食物,还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及熬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