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岁末,疫情又起。笔者外出不便,只好居家暂避。时间宝贵,如此枯坐,未免可惜。因此,就产生了趁此工夫写点东西的想法。

要写东西,自然需先确定主题。笔者思来想去,感觉眼下正值春运,主题可向之贴近,于是便联想起自己上大学时放寒假乘坐火车返乡的经历。而由此及彼,暑假和开学时乘车的若干见闻也接连浮现在头脑当中。

这些乘车见闻,虽然历时已久,且较为零碎,但不少片段回忆起来还颇为有趣。此外,它们多少也能“以小见大”,体现出地方的特色或时代的痕迹。反复斟酌之后,笔者决定就以此作为主题进行一番叙述。

笔者故乡在栖霞,上大学则在北京,当时乘车的话主要有两座火车站可供选择。其一即烟台站,在芝罘区北马路;其二为桃村站,在栖霞市桃村镇驻地。

值得一提的是,桃村虽亦属烟台市地界,但当年在此停靠的“进京列车”却并非烟台站始发的K286,而是从威海方向开来的K412(2008年之前还是纯数字编号2518)。究其原因,主要与桃村的特殊区位有关。观看地图不难发现:桃威铁路与蓝烟铁路的交汇地点,就在桃村。

受此缘故影响,本系列文章所提到的见闻就既包括“烟台进京的列车”,也涵盖“威海进京的列车”。因此,在拟定题目时,笔者便将这一系列的记忆统称为“烟威进京列车见闻”。

列车是一个“移动”的概念。本系列文章的题目虽冠以“烟威”两字,但所描述的空间范围并不局限于两地,列车沿途经过之处,如青岛之蓝村等地,或多或少都有提及。

而在时间范围上,本系列文章既是笔者上大学期间的乘车见闻,其时间跨度自然就与上学年代保持总体一致,即2006年到2010年之间。不过,在具体行文上,笔者并非完全以时间为序,而是以地域、人物或者事件为切入点进行叙述,体例比较松散,接近于“笔记”的形式。

客观来说,乘车见闻有如走马观花,所看到的往往都是些“皮毛”。以之闲谈尚可,以之属文,难免会觉“单薄”。但好在这些年来,笔者对历史地理知识多有积累,对胶东风土人情也多有探访。在回忆当年的见闻时,这些后来积攒的内容也会掺杂其中,以丰富阅读。

乘坐火车出远门,是很多朋友都有过的经历。接下来的讲述若能勾起您的相应记忆,也算是抛砖引玉了。大家如有印象深刻的见闻,也欢迎留言分享。(本文作者:耳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