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手机app上发现了一款软件,据说能直接在手机上检测自己是否感染“阳性”。现如今,核酸检测点都是“潜在风险”人群,测一次感染的风险都比较大,如果足不出户就能够检测,那岂不省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抱着猎奇心态,我点开了相应的app程序,系统提示:请在安静环境下录制,请勿佩戴口罩,请勿使用耳机,正对手机麦克风大约10厘米,一次性咳嗽四声以上。录音结束后自动识别,有“正常”和“疑似新冠肺炎”两种结果。小程序有新冠肺炎声音采集和多病种声音采集两个选项。

软件的开发商表示:目前企业通过对200余个国外新冠患者咳嗽音(非洲)和800个正常人咳嗽音测试,系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了90%。系统以微信小程序的方式,可实时获得识别结果,对于新冠无症状感染者小样本集测试正确检出率超过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该软件也是给自己留了后路,系统文字给予说明:测试结果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最终结果,请以医学检测手段为准。并表示,目前该软件只是测试,并非实际使用。

类似的音频鉴“病”识别软件还有很多,那究竟准不准呢?小编觉得不靠谱。对于该企业求新、求变的精神我非常赞赏,但如果真的有用,我们还需要出门做核酸?还需要买试纸捅鼻子?全世界早普及开了,就算是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对于新冠疫情的防控都会产生积极作用。目前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新冠检测是靠语音来完成的,足以说明全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时候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声音是医学范畴内的重要医疗数据。中医博大精深,中医通过大量的医学实践经验,是可以做到望闻问切的,因为人体发声时会产生相应的生物标记物,当身体出现健康问题时,疾病的特异性干扰会对人体某个系统或多个系统产生细微、肉眼难以察觉、具有特性的变化,生物标记物含量由此也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可以利用机器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检测和分析计算。

根据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的研究数据表明,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感染后会发生病变,从而在声音上会产生一些特征,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对相应的特征进行抓捕和分析,该研究团队也是一直长期致力于语音取证技术的研究,探索发现人的声音受到器官机构状况和健康程度的影响,从而找到生理、心理甚至医学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机检测核酸病毒,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相信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一定能够有所突破,但这条路目前还是任重而道远。很多的软件打着“看病问诊”的旗号招摇过市,图一乐就好,认真的话就输了。说白了,“语音看病”无非就是通过鉴别音频赫兹的变化规律来判断呗,如果超过后天的参数设置区间,就意味着出现问题,反之则平安无事。语音识别现在已经被广泛运用,通过手机银行、手机密码等实操来看,语音识别的错误率还是比较高,有时候自己喊三四遍都通过不了,反倒是不如指纹、密码等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