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界,司马南不入九流,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而钟南山功不可没,一片青天,赫赫有名。

在媒体界,司马南夸夸其谈,如鱼得水更胜一筹,而钟南山从未消停,时常霸屏,二人不分秋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疫情马上结束了,司马南因自己被感染,心理压力过大,总想说点有关疫情的事,分享自己的经历有些不伦不类,想说点别的又制造不了悬念,于是想搞点余热,把矛头直接指向大咖对大V,嘲讽钟南山像个算命先生,言外之意就是老者说话不准确,有些事情前后矛盾,随声附和。

因为司马南粉丝过多,其人本就具备较强的忽有能力和煽动性,有些网友一时间跟风,用不懂医学的态度批判所谓的医学问题,行外人说行家,难免有些班门弄斧,恰恰是这样的故弄玄虚,严重否定和败坏了钟老的名声,把他的贡献和成效付之东流,留下的只有沧桑和记忆。

当然司马南没有指名道姓说的就是钟南山,说某名士为代表的英雄医生,这样的指代立马让人想起了钟南山,而且司马南的意思很明确,说这样的医生说错了很多次,今年这样,明年那样,上半年如何,下半年如何,豪气冲天,说话像算命,主观愿望和现实不符合,简直就是个可笑的东西。

有人说,司马南被烧糊涂了,说的都是一些糊涂话,不予理睬,让其蹭点流量也就罢了,可媒体人不放过,看到了这样的新闻,如同看到了金矿,高兴之余开始大肆添油加醋,直接把司马南的主人公换成了钟南山,顷刻间成为了热点,并持续发酵。

也有人说司马南说的没有错,本来就这样,研究疫苗和药物,至今还不是没有什么特效药,都打了三针,还不是阳了,照样感染,如果不是病毒力道减弱,自然弱化,医学界真还没有什么好办法。

验证了那么一句话,疫情最后的良药就是人民的自然抵抗力。

有句话说,功过是非转头空,一个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一个人的伟大精神,伟大的贡献 中就有伟大的精神,鼓励着后辈们不断前进,进而创造更大的伟大之处,这是文明乃以发展的源泉。

一个最伟大的研究和发明都会被后世超越,这是不变的道理,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都是最好的名言。

有人说,司马南现在不攻击联想了,是因为资本把他打垮了,司马南虽然挣了点钱,在美国也有个小窝,但是和联想较劲,还是石头碰鸡蛋,,自不量力,封号后收敛了很多,可最近又开始得瑟,因为他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开始煽动民心制造矛盾,鸡蛋焉知石头之硬乎?

要想找到尖锐的矛盾点胜出实在有些难,打着人民的旗号对人民的功臣说三道四,借助疫情的创伤加剧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不是一个中国人的所作所为,恰好被一些外国势力所利用,看我们内哄的笑话。

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民族数量很大,人口更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定的意见和分歧很正常,但是求同存异,最后都凝聚成了一股力量,战胜了所有的困难,包括疫情,在防疫上,我们国家做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现在的放开是明智的选择,是经过专家研判的,不是防不住或者没有钱了,一些专家自然要倾向于政策,政策要顾全大局,局部的分歧和小范围的不如意可以忽视,尽最大能力保证重病患者的生命,这就是以人为本,人家美国就不管,任其死亡,淘汰一部分年迈的患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化人口。

算命先生也好,功臣也罢,总之钟南山为这个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老百姓有目共睹,国家也有一笔清楚的帐,不需要一些人说三道四,正大光明夸夸其谈,让这个世界左右为难,因为这些起哄的人打着擦边球,一时找不到强有力的证据。

但是现在的医疗系统和药品供应链上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无法避免商业化带来的医疗挤兑和故意为之,药品的短缺和医疗资源的紧张都是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老百姓不怕得病,怕得就是看不起病,甚至是没有地方治疗疾病,这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新冠对民众的创伤很大,目前大范围的感染给了老百姓更大的心理压力,专家要通过医学角度和心理分析相结合,排除老百姓的顾虑,给民众一定的地气让他们恢复生产生活,社会面目就会欣欣向荣,一切朝着特色走向更加特色的社会主义。

专家也不要在预测这个那个,结合实际来点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比如说药品为何不能保证供应,而不是感染了有可能白肺,有可能掉头发,有可能......

85岁的老人和一个老人网红,从年龄上讲,他们都是老者,即便是说出一些不太理性的话语,也情有可原谅,全国人没有必要和老者计较,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挣钱和工作上,更不能对老者不尊不敬,但是对于一些不切实际的攻击他人,我们一定要制止,绝不姑息。

疫情结束了,防疫政策趋向于科学精准,等级也调整了,老百姓就不要有任何的负担和担忧,该干嘛干嘛,先好好挣点钱,过年了买点烟花,爆竹声声辞旧岁,无疫之年幸福来,一切都会柳暗花明,春暖花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