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陀区为科创企业送上政策“大礼包”。上海普陀区 供图

什么是“中华武数”?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形象地将其解读为普陀区特有的科创布局——国际创新合作的加速器“中以(上海)创新园”,顶级高校合作的试验场“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资源集聚的物理空间“武宁创新发展轴”,未来创新工场“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从四大科创布局里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科创板的“中华武数”。
“有了‘中华武数’的根基,新的一年,我们坚持服务赋能,聚焦科创企业的真实需求,助力更多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企业脱颖而出、发展壮大。”普陀区发改委主任赵永尊表示,此次普陀区发布的 “科创十条”政策包从平台、项目、人才、资金等共性需求着眼,为“中华武数”真功夫的修炼加注了动力。
举例来说,“科创十条”中的第七条,支持数字化转型应用项目示范建设的资金支持就与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设息息相关。而在奖励重大技术突破、支持科技企业融资、鼓励企业参办国际化论坛会展活动等共性诉求上,也设置了从20万元到亿元级不等的扶持政策,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需求。
除了“科创十条”政策包,在普陀区新年的“科创大礼包”里,不难发现“融合驱动”的特色和趋势显著——科创基金为企业发展引入“资本活水”,百大服务为企业发展“聚能服务”。数据显示,2022年普陀新引进亿元级企业12家,千万元级企业1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市区两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1家。
在当日会议现场,由普陀区财政出资,设立“半马苏河科创基金”,基金目标总规模50亿元,首期到位10亿元。这一科创基金将聚焦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等普陀区四大重点培育产业,通过“母基金+产业直投”的方式,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和社会资本撬动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向普陀集聚,为区内优质科创企业注入“资本活水”。
此外,“百大创新平台”由区发改委、区科委、区商务委、区金融办等多部门组团联动,国家和市级重大平台、高校、院所、企业、机构等百家创新平台主体共同参与,打破部门、条线壁垒,切实助推科技创新联动产业升级。“百大创新平台的功能覆盖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专业技术服务、创新要素流通等各个领域,对我们科创企业而言,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降低了创新门槛和创新成本,这样的融合式服务真的送到了我心坎上。”一位科创企业代表感叹。
此前,普陀已经出台了“海外引才8条”“才聚普陀10条”等人才政策,为人才来普陀发展提供创业资助(最高100万)、安家补贴(最高100万),不断强化政策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