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1月1日起,美国的《削减通胀法案》正式生效,为所有购买“美国制造”电动车的消费者提供税收抵免。预计此举将大大加强美国制造或美国品牌的竞争力,将其他没有得到补贴的品牌挤出市场,因此对那些没有在美国建立供应链的汽车品牌来说,未来的市场可能会无比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美国的法案带有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和贸易保护主义特征,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备受争议,而不少美国盟友也无法忍受这项歧视性法案的存在,纷纷公开表示了对美国的不满。

上个月底,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敦促欧盟尽快实施措施,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回应美国的法案;英国贸易大臣还致信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表达对美国通胀法案的抗议。英国方面警告称,美国的做法将严重削减英国在电动汽车、电池等产业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个月底举行的世贸组织美国贸易政策审议会上,新西兰、加拿大、以及来自欧盟的代表严厉批评了美国的贸易政策,并敦促美国消除保护主义的政策。不过来自盟友的批判显然不能让美国改变主意。

实际上,在针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问题上,法国和德国的行动是最早的。为了共同应对美国的法案,法国总统马克龙还跟德国总理朔尔茨进行了会晤,虽然双方都对美国的做法表示了不满,声称欧盟会实施反制措施。

朔尔茨显然不愿跟美国对着来,他希望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目前的难题,但马克龙的态度则激进得多,他曾公开表示要推出欧洲自己的补贴法案,跟美国打贸易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欧盟的体量跟美国打贸易战等于是自讨苦吃,因此在上个月初马克龙访问美国时,将解决双方的矛盾放在了首位。不过拜登当时的表态很有意思,他承认这项法案存在一定问题,但拒绝道歉,也拒绝采取措施减少欧盟的损失。拜登强硬的态度,也让雄心勃勃的马克龙空手而归,实际上美国不可能放松对欧盟的限制。

因为这波补贴主要针对的就是欧盟企业,此前欧洲遭遇了严重的能源危机,企业的能源成本高出美国数倍,再加上美国推出了优惠措施,很多欧洲企业都宣布要在美国建厂。一方面收割欧洲的优秀制造企业,一边还用高额补贴抢占市场,可以说美国是把贸易保护主义玩明白了,但问题是美国疯狂收割盟友,就不怕欧盟反制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真不怕,因为欧盟反制不了。当地时间1月2日,欧盟“外长”博雷利表示,欧盟没有美国那样对企业提供国家支持的能力,因此欧盟不打算在贸易保护方面跟美国竞争。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欧盟没有能力跟美国打贸易战,欧洲企业自求多福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起来,美国的一波操作不仅打击了欧洲企业的市场前景,同时还严重打击了欧洲人在面对美国时的自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