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长沙市开福区金湾小学三(2)班班主任施凯燕定制个性化“一字”评语,给班里48位学生赠送一个字,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记录一学期的成长。“今年老师送你一个‘静’字。‘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青+争,意为‘青春必争’。”李姿颖说,班上有48个孩子,她根据孩子们平时在校表现以及自身特点,送给每人一字。(1月3日《三湘都市报》)

这位教师的“一字评语”火了,受到了孩子的喜欢,也受到了学校的表扬。何为“一字评语”?其实,整个期末评语写下来,并非只是“一个字”,而是教师赠送给每一个孩子“一个字”,用不同的创意,不同的解读去释义“一个字”,每一个孩子的“一字评语”都富有个性,就像“私人定制”那样有纪念意义。

就拿被“一字评语”赠送了“静”这个字的学生来说,他平时学习有些浮躁,教师就送他一个“静”字,希望他能静下心来。而最有意义的是,“一字评语”,教师都将赠送的“一个字”结合孩子的特点进行了解读和释义,每个字都找到了对应的甲骨文,并配以图片和注解。

“一字评语”胜过了“千言万语”。一个方面是,借助甲骨文的方式,能够吸引孩子的关注,激发孩子跟着甲骨文一起寻根究底,发现文字奥妙的激情;一个方面是,“一字评语”实际上更有针对性,其点评更具有特色,能够起到指导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作用。

近年来,期末评语出现了不少“花式评语”。思维导图、手绘漫画、藏头诗齐纷纷闪亮登场。这反衬出的是,不少教师的用心用情,在期末评语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以往的期末评语,多数是“陈旧的模样”。去年的评语,今年的评语,明年的评语,没有什么差别;王老师的评语,李老师的评语,张老师的评语,没有多大不同;一年级的评语,二年级的评语,三年级的评语差距也不大。所有教师撰写的期末评语不过是“年年岁岁花相似”而已。细心的家长更是会发现,小红的期末评语,小明的期末评语,小花的期末评语有的时候就是“一个模式刻出来的”。期末评语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复制黏贴”,老师根本没有用心去撰写,去年抄前年的,今年抄去年的。如此单调的期末评语失去了基本的意义,变成了一个走程序。

期末评语需要多些创新,需要多些创意,需要多些用心用情。这才是新时代教育该有的模样。教育需要匠心独具,期末评语需要“一字评语”的尝试。这样的“一字评语”是“一字千金”的教育态度写照。

多些“花式评语”,让期末评语告别“复制黏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