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2022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遵义道桥发布《关于推进银行贷款重组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布了其银行贷款重组协议,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此公告出台的背景如何?银行贷款展期重组条款中有哪些细则值得关注?城投平台首次公开贷款展期是否具有外溢效应?本文将重点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遵义道桥银行贷款展期是前期政策指导的具体落地

今年以来贵州省一系列债务化解政策对此次遵义道桥公开贷款展期提供了政策指导。遵义道桥也在其贷款重组公告中,提到“本次银行贷款展期是根据新国发2号与财预114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对存量银行贷款进行重组安排”。

二、此次银行贷款展期重组条款中有哪些细则值得关注?

重组协议中的条款是考虑银行诉求后的让步。本次重组涉及的银行贷款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区间为3%-4.5%,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对比7月初新闻媒体普遍报道的“遵义道桥债务重组20年,前10年不付息”来看,遵义道桥在此次银行贷款重组协议条款上对债权人有让步。

银行贷款展期缓解遵义道桥整体偿债压力,确保债券兑付。公告提到,“本次银行贷款重组不涉及公开市场债券,公司将严格按照募集说明书约定,做好公开市场债券的偿付工作”。遵义道桥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各占一半。而此次有近7成银行贷款进行展期重组,遵义道桥债务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三、城投平台首次公开贷款展期是否具有外溢效应?

遵义道桥的银行贷款重组并非市场首例,但作为首个外发公告平台,其行为具有代表性。遵义道桥化债模式大范围拓展的可能性还较小,或将在省内其他弱资质地区推广。遵义道桥此次展期方案能够顺利通过,且展期期限长达20年,是在新国发2号文和财预114号文的政策护航下进行。而对于省外其他弱资质地区而言,目前并未出台具有针对性的“站台式”政策指导文件,当地金融机构参与协商展期重组事项积极性并不高。

银行贷款展期向公开债展期演化的概率不大,还有待观察。市场对于公开债违约,尤其城投债违约依然是“零容忍”态度。并且银行贷款与城投债投资者结构不同,展期协商难度不同。银行贷款主要面向当地银行,属于当地政府监管范围内。而城投债投资者持有者包含非银投资者,展期协商难度较高。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时,疫情发展超预期,超预期信用风险。

  来源为金融界股票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