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志愿服务要“心至”更要“身至”

正值寒冬,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江石泉古城景区,一支“红马甲”志愿服务队穿行其中,忙着提供便民服务。这支队伍就是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老城社区的“共驻共建”志愿服务队,按照社区与辖区内6个县级机关事业单位签订的“共驻共建”协议,172名党员干部主动到社区报到领岗,与社区选配的94名党员楼院长共同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月4日 人民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服务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党员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正在蓬勃开展。不过,党员志愿服务,不仅仅只是六个字,更是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增强担当作为的重要途径;是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厚植信仰之基的创新方式;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筑牢党群关系的重要平台;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党员志愿服务过程中,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上级的要求,无非就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继而就出现了“一窝蜂式”表演,一队人马走一走,穿穿马甲拍拍照的现象,这样“走过场”式的志愿服务,已经完全违背了开展时候的初心。因此,党员干部在参加志愿服务时,应要切实找准角色与定位,既要身至,更要心至,让志愿服务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要让党员走进群众心里,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实打实”,让党员志愿服务做到留印、留心、留情。

所谓 “心至”,就是要站在群众立场去思考。“心至”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必要条件,只有用心用情,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思索、解决问题,才能把群众的事做实做好。“心至”首先要求党员干部避免工作走入形式主义误区,“心里装着群众,民声托起你;心里只有自己,民怨淹没你。”党员干部只有带着为民服务的真心和感情,用心去倾听民意、访察民情,才能够做好事、做实事,并用自己的真心、细心和耐心为人民服务,真正将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得到群众的信赖和认可。

所谓“身至”,就是要走到群众身边。“身至”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充分条件,只有走到群众的家中、身旁,才能够更为精准地找出问题的根源,理清问题出现的脉络。然而,在为群众办实事中,仍存在有党员干部存在坐办公室“论道”、“指点江山”的情况。要切实端正态度,转变工作作风,真正融入到群众中了解基层群众的所需、所盼,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列为自己的服务清单。履行好为民办实事的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群众的认可度也在不断地进步,“老一派”的志愿服务方式终究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要在“面对面”志愿服务中留下“为民解忧”印象。党员干部可以把志愿服务做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群众家中,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面对面”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主动为群众解决问题,化解忧患,进一步延伸基层治理链条,以志愿服务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要在“心连心”志愿服务中留下“甚似亲人”的细心。广大党员可以在志愿服务中自愿与生活困难的群众结对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走近群众身边的同时,将志愿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关爱群众,在体贴入微的服务中凝聚人心。要在“实打实”的志愿服务中留下“水乳交融”的情谊。

党员志愿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志愿服务中,党员干部既可以按照组织统一安排,通过参与环境卫生改善、社会治安治理等集体活动服务基层群众、奉献社会,也可以利用八小时之外业余时间,根据自身工作岗位、兴趣专长、能力水平,主动到村(社区)参与矛盾化解、科学普及、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既展现了党员本身优势,让党员更有荣誉感,更让群众获得的服务更丰富、更有针对性,打造有感染力的志愿服务,让党员与群众在获得感上实现“双赢”。(文/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