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十条”的实施,湖南省内疫情因社会面病例的激增,进入了更加严峻而复杂的时期。为应对新冠疫情防控新形势下重症患者快速增长的情况,确保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湘雅二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全院医护力量,力保急诊及各重症监护室的正常诊治。儿科急诊和儿科发热门诊作为前哨科室,在医护相继感染新冠严重减员的情况下,全科医生、护士、护理员上下齐心,一直战斗在抗疫最前线,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
儿童,尤其是低龄及合并有基础病的儿童是新冠感染后出现危重症的高风险群体.儿科患者是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第一时间完整直观的描述自己身体的不适,感染病毒后全靠家长的观察和描述,再根据医生的经验对病情予以判断,因此对医生的要求特别高,需要在第一时间尽可能给予精准判断,并给予合理有效的指导及治疗。
某天中午,一个家长带着一个只有四个月的孩子来看病,她对接诊的李晓燕博士说:“孩子已经阳过了,现在没有发烧只有一点点咳嗽,就是奶吃得少了点,口里有点吐泡泡,应该没啥事儿吧?”李医生立即敏锐的洞察到孩子的情况可能没有家人描述的那么乐观,当即决定给孩子查一个肺部CT。CT显示孩子肺部感染严重,李医生没有耽搁立即将孩子收入儿童重症监护室。新十条实施以来,这种类似的情形很多,在科室医务人员差不多全员感染的情况下,儿科急诊在刘东海教授的带领下,两个抢救室、两个留观室全部放开,每日接收各类急危重症患儿将近百余人.面对大量的急危重症患儿,儿科急诊全体医护人员发挥学科与团队合作优势,为患儿争取宝贵时间,紧张有序的进行临床救治工作,确保了每一位患儿的生命安全.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因其免疫功能相对较弱,一旦出现感染,出现重症或疾病叠加的可能性会增加,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症状突出,表现为发热,抽搐等,有时候家人无法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就医。凌晨二点多,一个妈妈着急的打通了急诊医生的电话,“孩子发烧了,睡着后肢体有一下一下的抖动,这种情况是抽搐吗?我需不需要带孩子来医院?”值班的吴飞凤医生通过孩子妈妈的描述,初步判断这可能是因新冠感染出现的惊跳,吴医生电话中给家长科普了抽搐、痉挛和惊跳的区别,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最终,家长慢慢的冷静下来,通过家里的备用药物解决了孩子的问题。
刘东海教授介绍,家有儿童,特别是有婴幼儿或是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家庭,一定要做好防护,如果家人中出现阳性病人,要注意隔离和防护,同时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比如监测孩子的体温,观察孩子的食欲及精神状态,如果出现体温异常口服退热药不能降至正常,或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点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人们常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能成。疫情肆虐,每一个医护人员都不能置身事外。孩子的健康牵动着一个家庭的血脉,身为儿科医护工作者,我们必会更耐心更细心更用心的守护着我们的小天使。
稿件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