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很长,长到足以让孩童长成少年,足以让白丁变成鸿儒,足以让青丝变成白发,足以让红颜失色英雄迟暮……

十年,又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短到仿佛十年前的种种,如今想来还犹如昨天,历历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糖料蔗收购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2013年2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2月5日发布紧急通知称,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12/2013年榨季广西地区将继续执行全区统一的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政策,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确定为475元/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2022年11月25日,“广西糖业集团红河制糖有限公司、广西博宣食品有限公司举行开榨仪式,正式拉开2022/2023年榨季帷幕。普通原料蔗收购价格490元/吨,优良品种原料蔗收购价格为520元/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年时间,广西原料蔗收购价格上涨了45元/吨,涨幅仅为9%;如果是普通原料蔗,上涨了15元/吨,涨幅仅仅3%!

十年的时间,人世万物早已天翻地覆,原料蔗收购价格的涨幅仅仅是个位数而已。十年的时间呀,那跟原地踏步的零涨幅又有什么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我们无法解读,更无力解决,只是哑然无语,也让我想起股市的一个段子,有股民讲:我的孩子上小学时,上证指数3000点,我的孩子上中学,上证指数还是3000,我的孩子已经大三了,上证指数还是3000点。

从2019/2020年榨季起,广西糖料蔗收购退出了政府指导价格管理,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尽管格由农民和糖企协商确定收购价格,实际上蔗农对收购价的“话语权”几乎为零,只能被动接受糖厂公布的收购价格,总不能种了而不卖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个市场主体,糖企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经过重组和去产能,制糖企业从2015年的17家减少到如今的10家,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食糖产量600吨,占全国6成以上,但却没有价格主导权,糖价长期低迷,加上低价进口糖的冲击,“有苦难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料蔗10年涨幅几乎为零,自有其内在因素和其它原因,但围绕原料蔗的生产,成本又上涨了多少呢?有网友小吴贴出了他老婆在来宾种蔗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了5亩地的甘蔗,得了32吨,一吨490元,共计15680元,砍甘蔗修甘蔗的人工费算下来要100多元一吨,这里就是3500元左右,打草一亩地要差不多200元,计1000元,拉甘蔗到路边35元一吨,共计1120元,勾车装车25元一吨,共计800元,肥料算400元一亩,共计2000元,算下来就是:15680-3500-1000-1120-800-2000=6860元。”

虽然只是一个非常微小的种植个体,可能代表性并不强,但平均收益为1372元/亩,这可是一年下来的全部收入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多少的辛苦和难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

每年11月到翌年4月是广西的传统榨季,也就是各地砍甘蔗的季节。那么,在广西砍甘蔗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那完完全全就是一个体力活,第一步,用刀砍蔗:一根一根地砍倒,并按同方向摆放;第二步,修叶绑蔗:把砍下来的蔗叶修掉,把甘蔗头去掉,每10根或15根堆放,再用麻绳头尾绑好;第三步,扛到路边:把甘蔗背到路边去,堆放;第四步,装车起运:使用装载机械并人工辅助,装车,运输进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砍甘蔗来说,最累人的不是砍和修,而是扛,就是从地里扛蔗到路边再装车,有的甘蔗地离路边有五六百米之远,人手少的话可能要扛半天才能扛完,虽然一捆甘蔗就四五十斤,但是扛完几吨甘蔗加上走路,一天下来,腰酸腿疼脚抽筋,那可是累得真够呛的呀!

你以为这就完事了吗?不!

糖料蔗砍运后,重量和糖分损失很快,一般糖企凭砍运票去砍蔗,并要求在48小时内入榨。而实际情况呢?运输不及时,损耗全部算到蔗农头上;扣杂不合理,扣头扣尾还扣叶;结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哎,都是泪呀。难怪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去在家种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对于季节性非常强的糖料蔗来说,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种植已难以为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才是唯一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已取得成效的“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制糖企业、种业企业、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蔗农等组建联合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切切实实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无论如何,再也不能让农民“种甘蔗甜了别人,苦了自己”。

时间呢?肯定不用10年,那实在太长了,太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