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经典山水画的时代乐章

—一记当代著名山水画家马汉跃

邵琦

马汉跃先生是当代中国新经典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作为这一领域辛勤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他的作品已走出了踔厉风发独为我有的艺术之路,他的画卷里深蕴传统艺术真谛又蓬发着勃勃时代气息,且以个性鲜明令人神往的豪迈神韵惊艳世人。对于他的成就,许多大家都有很高评价。以我的理解,他的创作,是更好地彰显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特质和蓬勃向上的浓郁气息。他在学界提出新经典艺术的主张,力图以儒家文化、学院精神、人文情怀、现代意识建立新经典山水画的艺术架构,以学养学品学术开拓独特的艺术之路,诗文兼修,书画相融。他的书法,立足传统,直溯秦汉,而以充沛感情行笔布局,彻底背离了馆阁的桎梏,笔势放达,情韵逼人。他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墨彩相映,置景布白,皆成妙境,可谓生机勃发,气象万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马汉跃先生的新经典山水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引起画坛轰动的《新时空一一丁绍光、马汉跃、曹俊、林煜峰作品展》,中宣传部有关领导率各省市三百余位部长前来观展,随之是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展览中心举行的《传承与经典》系列大展,主办方特别邀请马汉跃、李宝林、李小可三位艺术家在主厅同场展出。新华社客户端发布《艺海独临风—一马汉跃山水作品展侧记》,浏览量超过百万人次。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国务院《经济要参》等重要内参先后特发专稿对马汉跃先生的艺术成就及其在国内外的重大影响予以介绍,说明了马汉跃新经典山水画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汉跃先生生于微山湖畔,孔孟之乡,后又负籍北上,研学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任名家工作室导师、特聘教授,出版文学、美术、书法等作品集三十余部。他是作家,是诗人,又是书法家,是一位真正学者型的、勤奋有为的文人画家。从《山水之乐》《山高水长》到《天地人和》《丹崖玉树》等,他的一系列山水作品可称得是“为时代作证,替江山代言”。论其构图,则精妙雄阔,变幻多姿;论其笔墨,则酣畅淋漓,韵味悠长;论其色调,则明净亮丽,清灿华滋;论其意境,则奇逸幽深,意象迭出;论其风格,则苍浑雄健,风神朗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观马汉跃先生的作品,首先注重的是时代之脉的意象表达。每每提笔,往往是发乎内心,形诸笔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传统中国画家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默识心记,写胸中之山水。所以,马汉跃画山水不是眼中的山水,是心中的山水,不是照相机可以拍下的山水,是他意识中的山水,确切的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山水,是他对山水的诗意解读和哲学阐释,是他在尊重客观景象的基础上提炼出的一种时代精神,是新时代的自然礼赞,生命的壮美歌咏。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画家需要有很强的默写能力、理解转化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他的画中充盈着盎然的诗意。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真要做到,谈何容易。古代的书画家多半是文学底蕴深厚,没有很厚的文学功底,要想追求画面中的诗意几乎是不可能的。马汉跃先生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他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写散文,写小说,写报告文学,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与抒情诗,所以他下笔有情,下笔有意,下笔可以造境;所以他的画有诗意,重意境,他的作品有看头,有感觉,有内涵,有味道;所以他笔下的这些山山水水,雄秀兼备、云蒸水动、险夷迭出,仿佛时时都在吞吐呼吸,处处展现蓬勃的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读他的《青山为邻翠连天》,如临其境。山林满目苍翠,图中苍松劲柏,红树荻芦,潺溪飞瀑,整体色彩明快,用笔率意潇洒。前景坡石以他独创的“太极意象皴法”表现,山体厚重凝实,草木丰茂华滋,艺术家独具匠心的以V字形构图将画面主体框入观者视角,中景留白,以云雾遮掩,近景远景采用不同用笔、不同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得整幅作品充满张力。这幅作品也反映了艺术家在一个特殊时期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无常形,水无常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马汉跃先生深解其理,也敢于标新立异。他不仅把壮丽的自然美与纯净的心灵之韵和谐地统一起来,诗情画意感染着读者,又能在自然美景的描绘中以雄强之笔力、强烈之色彩映衬历史之壮美,反映时代之声。他的笔下是大千墨彩,却仍能呈现出金碧山水的恢弘气韵,俊逸朗润而不失绚丽华贵与庙堂之气!作于2020年的《日出尼山》以孔子的出生地尼山为创作背景,将孔子出生的传说融入其中,颂扬了孔子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光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孔子父母因祷告于尼山而生圣人孔子,写孔子出世,也是写太阳出世。作品发表后,海内外300多位著名诗人同题赋诗,先生以此为基础创作的歌词《尼山之歌》获得“词曲中国新春原创音乐作品大赛金奖”和“最受欢迎十佳作词奖“。整幅作品气象雄浑,笔墨精深,色彩明丽,生机勃勃。一轮红日冉冉而生,给人类文明带来无限光明。尼山巍巍,溪流潺潺,文化的源泉从尼山深处缓缓流出,滋养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我们仿佛看到夫子临川而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山脚的夫子洞历经千年,诉说着“凤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诉说着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至圣先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从这些作品我们也看到,在马汉跃的山水画中体现了儒学的仁爱精神,真和善的力量。画如其人。他在朴实中求浪漫,直追自己的感觉,直叩灵魂的深处,所以他的画没有像一些画家那样故作高深地拒人千里之外,而是很容易看懂,很容易走近,也很容易进入。他在创作中把山川风物吸入生命之中,又把自己的感悟消融在家园的风光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因此他的作品不仅凸显出慢节奏生活的宁静之美,又显示出深厚闲雅、澄澹精致的艺术特色。戏剧大师斯坦尼说过,一个优秀的演员既要能够入戏,又要能够出戏。所谓出戏就是要观照观众。马汉跃在画画的时候,一定是观照到观众的,心中有观众,有读者,下笔才会有一种亲切感,才会发观众之心音,才会让观众如逢故友,倾盖相交。如他的新作《岚气春晖图》为全景构图,色彩以朱砂和淡墨为主,主山居于画面左侧,以厚重的线条勾勒而出,山体坚实,群峰峭拔,山腰云雾缭绕,瑞气蒸腾,飞泉泻玉,源远流长。近处锦嶂环翠,远山层层推远,一派山河壮丽景象。画面以云气贯通,山间屋舍、石径、林树景致各有不同。整幅作品给人雄伟壮阔、舒朗放逸、美仑美奂、意趣高雅之感觉。古人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艺术家借此抒写人类的感恩之心,同时也是对友谊天长地久的赞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汉跃既善于借鉴,又勇于创新。他曾多次主持关于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学术研讨活动,深知创作之不易。他在山水画创作研究过程中,时刻不忘白石老人的那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将古法、新法、西法熔于一炉,独创出意笔皴法一一“太极意象皴”,一笔落下,众象俱生,以墨运色,以彩发墨,点、线、面一气呵成,墨、彩、韵相融相生,合笔情、墨韵、天趣为一体。他善用撞色,格调高迈,开辟出山水画的又一新领域。作品《天地人和图》是先生这一新经典彩墨山水的代表性巨制,作品运用大面积的朱砂和酞蓝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间以淡墨渲染远山,整体山势雄伟,气象宏达,两山之间一道巨瀑仿若天上之水,凌空落下,占据了画面三分之一的面积,似乎可以感受水花飞溅,激打石壁的响声,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右下方,山林掩映之间一座亭台巍然耸立,遥望瀑布,坐看云起,天地交融,万物共生,人与自然和谐为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汉跃先生曾说,“太极意象皴”,实际上是随笔而为,随意生发,贵在变化,要在虚实,阴阳相谐,上下呼应。写胸中之意,抒生命之情。他作画如写诗,总是激情澎湃。看他作画,一笔下去,随势铺衍,顺势行笔,或平或圆,或疾或徐,或留或变,或浓或淡,或轻或重,或润或枯,或静如处子,或动若狡兔,寸寸以进,笔笔生发,如风行水上,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耳。而线条流动,点面皴擦,亦层层叠出,似无穷尽,既有铁画银钩,亦感柔韧遒劲,既痛快淋漓,又含蓄微妙。传统的勾皴点擦程序在自由灵活的“太极意象皴”中一次性成形。有人说,马先生不是在作画,而是在创造生命,在点燃希望,在输入正能量,给人以蓬勃向上的力量。观先生如此作画,简直是人生一大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年来,马汉跃先生一方面从事艺术教育,一方面进行创作。他说,新时代呼唤新经典。他没有去追求身边流行的东西,而是溯本求源,沿河而上,直追宋元,从宋元经典里汲取精华,探求新知。众所周知,宋元绘画是真正的巅峰,是真正的正大气象。凡是能追求宋元绘画的画家,眼界是高的,也是有定力能耐得住寂寞的。不追求时尚,就是最好的时尚。马汉跃先生的一系列新经典山水画,运笔独特,用墨浓润,他将丰富的色彩用于传统山水画的创作上,采用浓墨重彩,大写意,兼工带写的形式,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共生。他常常是借鉴传统的泼墨泼彩法,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以水破墨,以色破墨,以墨润色,追求色彩的丰富性与多元变化。看他近期的山水新作,树木丛郁,沟壑深邃,山峰耸峙,万象森然,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既得先贤之古韵,又展时代之风华;既沉雄古逸,又华滋朴茂。而其红色重彩系列,更为亮丽融洽,气韵悠扬,往往让人回味无穷,经久难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祥云起处千山碧 138x68cm 202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声一动万山醉 68x68cm 202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峦千回碧波涌 68x180CM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