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渐近尾声,作为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首年,2022年对于信托业意义非同寻常。

与往年常伴的迷茫不同,2022年信托业有了明确而具象的转型路径。三大业务分类改革启动试运行,差异化监管蓄势待发,伴随着复杂的经济环境,信托业转型步伐愈发坚实有力,资产规模站稳21万亿。

盘点2022年度的信托业,用十大关键词记录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信托业。

标品信托

在整体发展承压的信托业务中,标品信托呈现“独立行情”,被称为信托的“新晋顶流”。

标品信托是根据信托公司文件约定,将信托资金直接或间接投向公开市场发行交易的金融产品的信托业务。随着非标转标趋势推进,标品信托业务近年接连迈上新台阶:2021年突破3万亿,2022年突破4万亿。

截至2022年三季末,资金信托规模合计15.01万亿元,投向证券市场类的资金信托规模达4.18万亿,同比增幅达36.80%,较2021年末规模增长24.59%。从五大投向来看,证券市场类信托已超越工商企业类,成为第一大类资金信托。

证券市场类信托的增长主要源自投向债券资金信托产品。三季末,资金信托投向债券的规模为3.27万亿,同比增长1.14万亿,同比增幅达53.5%。此外,投向股票和基金规模分别为6463.8亿元、2659.5亿元,同比总体保持持平状态。

当前社会理财资金配置由非标类资产向标准化资产转移的趋势明显。信托业在证券投资领域与基金、券商、银行理财等资管同业相比,规模仍然较小,参与深度有限,但加快做强做优做大证券市场类信托业务已基本成为行业转型共识。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公开市场业务对于不少信托公司来说,仍属于新尝试的领域。证券投资业务的信用风险不同于以往非标信贷业务,同时,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防范应对,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转型标品业务,需要信托公司持续提升投研能力、主动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